“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读《走进小班化教育》丛书有感
逸仙小学教师 李海霞
读着这本由上海兴福寺坪试验小学校长俞吉祥主编的小班化教育丛书,不由得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回想起我们学校创办小班,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过程。7年前,我和几位同事也像幸福四平试验小学的3位年轻老师一样主动请缨,率先在起始年级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我也清楚地记得,2001年的九月, 那是南京市的首批试点研究小班化教学开始的日子。当然此时的上海四平试验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早已雷鸣闪电般地将这场改革在全校所有年级,所有班级全面展开,成为整个上海虹口区小班化教誉研究的第一校。为了顺利步入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轨道,南京市教育局组织了我们南京十几所首届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的一线老师赴上海几所小班化学校参观学习。
和幸福四平试验小学的老师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他们前期研究的经验可学。我们可以参照他们的教师环境布置,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始我们的小班化教学,至少那个时候我们在外形上做到了和大班有了明显的差异。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民主,教室布置得活泼生动,四面的墙壁贴的满满当当;我们也知道小班的学生因该是活泼的,小班的教室墙壁是会说话的,小班的课堂该是讨论热烈而不会冷场的。
那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在忙着教室的环境布置,忙着变换课桌椅的摆放,忙着学生作业面批,忙着准备市区小班试点研究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检查参观,我们几乎每天忙到天黑才回家。
辛苦忙碌还是有收获的,大家也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学生活泼自信,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我们的教室吸引孩子。但是和幸福四平试验小学一样,我们的小班试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学生课堂坐姿五花八门,插嘴现象严重,课堂花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回家作业减少,学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等等这些在教惯大班的老师看来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这些忙着大踏步前进的试点老师此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放多了,学生收不回来,你把学生总抓在自己的问题下,又不显小班特色,学生的个性的不到体现。一时间,我们就徘徊在放放,收收之中。展示课上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小组合作,自己的关门课上,严厉把关,中规中矩地端坐听讲,必要的课堂纪律一定要保证。所以,我们的学生有时该自我展现的时候放不开,有时你学要他们有序合作的时候,他们又乱作一团。到了中高年级,我们甚至常常因为考试升学的压力,担心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减少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和次数。学生依旧是秧田试地端坐在教室内,你说我听。
同样的问题,幸福四平试验小学的小班研究也遇到过。他们的老师也为此头痛过,可是所不同的是,他们坚信一点: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遇到了挫折,这些都是难免的。搞小班化教育,最大的阻力是观念,是习惯。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不应该对小班化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产生任何怀疑,更不应该在行动上有所动摇。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领会到幸福四平实验小学的老师和领导成功的关键所在:理论上还争不清的事,让实践来告诉你。
经过一段曲折和反思,幸福四平实验小学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跃上了新的台阶,而且具有了大江奔涌的气势。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于灌输而不习惯于引导,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的应试课堂模式,在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已失去踪影。
经过十年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与探索,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已经成为一所众人瞩目的特色学校。实践没有止竟,创新也没有止竟,我想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逸仙小学只要信念坚定,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我们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也会从肤浅、狭窄、局限到深刻、丰富、完善,也会迎来辉煌的明天。
(此文获校征文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