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化管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精致化管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精致化管理是玄武区教育局在总结、吸纳管理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是“十一五”期间实现“五区”“五领先”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许多学校在实施精致化管理过程中,勇于开拓,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面上来看,也还存在一些认识问题。人们往往会以为,精致化管理是以刚性化的制度管理见长,而人性化不足;甚至认为过分追求精致、注重细节,对构建和谐校园不利;因此常常出现贯彻精致化管理措施不力、落实不细等问题。
      其实,上述对精致化管理的认识有失偏颇。诚然,精益求精、周到细致,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这是精致化管理的重要内核,是其科学精神一面的体现。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精致化管理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的。事实上只有在教育管理中努力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才能真正做到精致化。
      锁金二小的“校园观察”制度颇具创意。学校让每位教师轮流进行一周校园观察,观察每天从晨读到放学期间各班教学、活动及学校管理情况,并利用每周三政治学习专门列出时间,由负责观察的教师向全校教工反馈,提出表扬或建议(详见本栏报道)。实施后,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对待一周观察都非常细致、认真”,学校的常规工作效率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
      “校园观察”取得良好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确立。所以说,锁金二小“校园观察”制度的设立,其意义不仅在于管理行为的改进,更在于管理文化方面的建树。建树之一,教师作为“校园观察”的主角,他已不再只是一个被管理者,他是学校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试想,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校管理的效率效益何愁不高。建树之二,观察者的视角不同,更容易发现领导者不容易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或者说,为集思广益改进工作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建树之三,教师在主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反思,对领导及领导意图的理解也会加深,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意识会大大增强。
      锁金二小的“校园观察”制度目前未必尽善尽美,还需要在精致化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但给予我们的借鉴意义是很大的。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师生员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教师在接受学校组织系统的管理的同时,又要对自己负责的教学教育工作和教育对象进行管理;学生在接受学校和教师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因此,管理决不仅仅是几位领导的事,而是全体师生的事,是全校教职工的事。学校的精致化管理首先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力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责尽力。其次,要树立、发挥、培养全体师生员工的管理主体意识。即既要有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意识,更要有参与意识。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确立,学校管理的效率、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应注意建立全员管理的机制,创设全员参与的环境,搭建平台,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把精致化管理真正做精致。
     
       教师进修学校  左长旭
                                                                                
                ——摘自《玄武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