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
课题类别:                     
所属领域:    研究方向与范围9    
课题主持人:        吕绍能            
所在单位:     南京市逸仙小学        
申报日期:       2006年6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姓    名
吕绍能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6.11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学校管理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电    话
84400765
工作单位
南京市逸仙小学
E-mail
cxlsn@sina.com
通讯地址
中山东路281号
邮政编码
210002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C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1、  参与国家一般课题《斯霞教育思想研究》的研究;
2、  参与主持省级课题《斯霞型教师成长的研究》并结题;
3、   主持市级课题《构建用斯霞的精神风范加强师德建设模式的研究》并结题。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浅议语文教学的几个新误区》
2003年7.8合刊《小学语文研究》
《春联教学设计》
2002年12期《小学语文研究》
《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
2005年5期《学校管理》
《“爱校周”活动及其思考》
1998年2期《学校管理》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  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皇甫凤 兰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课程管理
张 影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课程管理
段德兰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理论研究
申懋琳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子课题研究
李海霞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
子课题研究
沈  俊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
子课题研究
尤金云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子课题研究
余晓雯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子课题研究
芮国俊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子课题研究
温  健
南京市逸仙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子课题研究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高校人员主持过部、省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
第一推荐人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曾经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及级别(限填两项)
推荐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第二推荐人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曾经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及级别(限填两项)
推荐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孙中山博爱思想、亲情教育
 “ 博爱”,即泛爱一切人。她又是一种宽容,用理解、尊重、关心来对待别人、看待万物,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博爱不是一种小爱,不是一种私爱,她是指一个人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关心、友爱。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博爱就永远存在。人是有情感的,大家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恩的心,博爱就等于零,爱心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
亲情是家族成员间最原始最自然最朴实的感情,是维系我们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人生最永恒的美好情感。亲情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对人的基础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就是从我校的特色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挖掘新的教育契机,促进学生成长。针对当前相当部分学生拥有太多的爱和优裕的生活,却并不懂得理解和珍惜,反而淡漠了爱父母、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淡漠了爱的奉献和回报的责任感,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真挚的健康的情感,我校通过系列亲情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依靠亲情和爱的动力使学生更加理解和珍惜亲人的爱,学会爱父母、爱他人,更懂得责任和进取……结合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与小学德育教育的特点,本课题着重研究弘扬孙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教孩子领会父母心,懂得珍重亲情的方法,让孩子体谅父母关爱孩子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支撑家庭的不易,对父母的付出有一颗感恩之心,能主动对父母嘘寒问暖,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助他们一臂之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育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应注重情感的教育,在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亲情”的调
节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整体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科所徐晋华在《亲情是对孩子的基础教育》中指出血浓于水的亲情比友情更厚重、更直接、更无私。亲情是家族成员见最原始最自然最朴实的感情。在亲情付出中,对孩子的爱是原始的爱、对父母、老人的爱是爱的轮回。亲情教育是对人的基础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志毅在《亲情教育——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一文中指出,亲情是维系家庭情感的纽带,是幸福家庭的源泉。孝顺父母,不仅仅要在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还有情感关怀的含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亲子之间的沟通形式主要可分为二种模式:垂直模式和平等模式。传统家庭以垂直模式为主,此模式要求晚辈必须维护和服从长辈的主体地位,子女处于被动的地位,长此以往,养成了表达亲情关怀的被动性,子女不懂得主动关心父母,而学校德育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亲情教育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几乎是个盲点。
逸仙小学是一所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号命名的学校,弘扬逸仙精神是学校的传统特色。以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育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要使学校创名牌,不仅教育质量要高,更要在育人方面下功夫。亲情教育是对人的基础教育,是对孩子的源头教育,孩子只有学会了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之后才有可能学会爱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进而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先学会做人。
2、 研究的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孙中山先生“博爱”思想的内涵, 形成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亲情教育活动,教会学生不仅接受亲人、同学、老师的爱,更懂得回报爱的方法途径。通过研究实践活动,培养隔代人的亲情,架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通心桥,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能够圆满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完成社会的角色变化,使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和自律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在孙中山博爱思想指引下开展亲情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提高德育
工作的针对、实效、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凸现我校“博爱以厚德、博学以明智”的办学特色。
(2)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育人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学校和家庭互动的良好德育氛围,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与家人沟通,学会感恩,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2、研究内容
(1)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其内涵要素的理论研究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概括出现代中山思想的内涵、要素,提炼出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
究在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中的目的意义。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小学生情感教育与传统亲情教育的调查及案例分析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情感教育中亟待重视的亲情教育状况,为开展基于孙中
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
(3)利用我校独特的地方资源开展孙中山博爱思想下的亲情教育研究
主要通过实践研究和反复研讨, 开展适合我校特色的德育教育研究
(4)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的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的实践研究
运用行动研究,通过计划、实施、归纳和分析思考等几个环节,总结出开展亲情教育研究的方法、途径
及其评价。
   3、研究重点
根据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的内涵、要素等相关理论和具体要求,研究在孙中山博爱思想指引下开展亲情教育的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开展亲情教育的实践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开展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探索出在孙中山博爱思想指引下开展亲情教育的方法、途径及其操作方法,开展适合我校特色的亲情教育实践研究活动。本课题研究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6、3——2006、7)
(1)回顾我校九五、十五期间弘扬逸仙精神市级课题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进行拓展性思考。
(2)通过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
供科学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3)组建课题组,进行充分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皇甫凤兰)
二、实施阶段(2006、8——2009、2)
(1)2006、8——2006、10: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概括提炼出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的
目的意义及其内涵要素,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2006、11——2007、1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法, 调查学生的情感需
求及孙中山博爱思想与亲情教育的研究分析
(3)2007、12——2008、12:主要通过行动研究法,开展亲情教育系列活动,编撰案例集。
(4)2009、1——2009、3: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实
践研究出弘扬博爱精神的德育特色活动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负责人:张影、段德兰)
三、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09、4——2009、10)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3)举行成果鉴定会(负责人:吕绍能)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孙中山先生一生为谋求强国富民,用"博爱"精神激励革命志士,"博爱"也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照。亲
情是情感世界的美好玫瑰,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开展亲情教育研究,教育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施爱于社会、奉献于大众,使弘扬逸仙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2)庄建萍校长在《亲情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水平
不仅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而且其情感因素对整个素质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参与及内化,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及教育教学效果。亲情教育的开展,能培养出充满爱心之人,能造就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一个充满亲情的学校,就像一个和睦融洽的大家庭,一个充满亲情的社会就会是更加仁爱的民族。
(3)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感恩教育、
亲情教育,让这个社会更富人情味,更和谐。这个时候,加强亲情教育刻不容缓。积极拉近亲情距离,使学生学会做人,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4) 学校创名牌,不仅教育质量要高,更要在育人方面下功夫。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而优良的
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本质,以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育人,开展亲情教育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是从学生、学校的和谐发展的角度研究有效地开展德育特色活动,充分地抓
住了学生道德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亲情教育,弥补了以往仅以弘扬逸仙精神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片面性;二是促使教育工作者和为人父母者多进行换位思考,改变教育方法,走出教育误区,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使孩子在成才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创建和谐校园。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孙中山博爱思想下的亲情教育
论文
2006、9
吕绍能
小学生情感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报告
2006、10
段德兰 张影
传统亲情教育调查及案例分析
案例
2007、11
俞晓雯 沈俊
 
爱的感悟——亲情教育活动体验优秀作文集锦
 
学生作品集
2008、12
皇甫凤兰 张影
最终成果(限3项)
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09、8
吕绍能   张影
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论文集
论文
    2009、9
皇甫凤兰 张影
基于孙中山博爱思想的亲情教育研究成果集
著作
2009、10
皇甫凤兰 段德兰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我校是一所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号命名的学校,弘扬逸仙精神是学校的传统特色。本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在九五、十五期间,都积极参与我校的省级和市级《弘扬逸仙精神》的课题研究。
课题组主持人是我校具有高级职称、本科毕业的正职校长,现年40岁,是市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科研能力很强。课题组负责人是学校副校长,现年41岁,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是省级心理名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都是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其中包括区青优、区级骨干教师等,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围绕本课题,学校教科室做了大量的前期论证和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为我校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学校在开展科研的工作中,得到了市区专家的指导,并与市区教科所专家密切沟通。学校有充足的研究经费、研究资料和研究设备。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资助,本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资助,本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伍仟元的研究经费。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高校课题此栏不填)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三)市教育科研部门(高校课题此栏不填)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四、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 成 票
 
反 对 票
 
弃 权 票
 
评审结果
同意立项为:
1.重大课题;
2.重点课题(资助经费);
3.重点课题(自筹经费);
4.立项课题;
5.青年专项课题(资助经费);
6.青年专项课题(自筹经费)
   
不同意立项,理由如下:
1.选题不当,不适合研究;
2.课题设计、论证不充分;
3.主持人研究水平不宜承担研究任务;
4.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
5.同类课题中简单重复;
6.经过比较,本课题有更适合的承担人;
7.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