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年逸仙
校园概况
校园变迁
校风校训校歌
中山足迹
优秀集体
校园风光
校务公开
学校老照片
项目制学习
党团建设
党性修养
党员风采
党员生活
党团牵手
逸仙学子
队旗飘飘
我的荣誉
校园之星
星星火炬
熠熠星光
电子期刊
心理教育
逸小心理活动
心理知识
心理测试
心育美文
心育论文
教师发展
博客空间
科研天地
科研动态
硕果累累
特色课程
个人课题
获奖论文
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展
家长学园
亲子关系
亲子活动
家教文库
有问必答
责任督学
首页
百年逸仙
校园概况
校园变迁
校风校训校歌
中山足迹
优秀集体
校园风光
校务公开
学校老照片
项目制学习
党团建设
党性修养
党员风采
党员生活
党团牵手
逸仙学子
队旗飘飘
我的荣誉
校园之星
星星火炬
熠熠星光
电子期刊
心理教育
逸小心理活动
心理知识
心理测试
心育美文
心育论文
教师发展
博客空间
科研天地
科研动态
硕果累累
特色课程
个人课题
获奖论文
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展
家长学园
亲子关系
亲子活动
家教文库
有问必答
责任督学
首页
家长天地
家教文库
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发布时间:2011-03-24 09:55
作者:吕绍能
浏览量:864
分享
微博
微信
人人
QQ好友
QQ空间
豆瓣
领英
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南京市逸仙小学 吕绍能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常常听到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喜欢读书,整天捧着书不撒手,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怕读书,不喜欢看课外读物,语文能力总是上不去,语文考试经常不理想。这些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一截。其实在刚上小学的时候,孩子的差别是不大的。只是几年积累下来,差别就会实实在在地存在了。
造成差别的原因在哪里?关键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是否激发了孩子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可以说,任何一个成功的教育都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为前提的。孩子如果主动地学习,那他学习的时间就不仅仅在课堂了,他生活的每一个时段都会处于学习的状态中,而且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因为语文学科的内涵十分丰富,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最容易和孩子的心灵沟通起来的。只是一些孩子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被有的家长、有的老师剥夺了这种快乐。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孩子学习的心理,科学地引导教育,挖掘语文学习快乐的源泉,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能够主动地学习。
一、 学习语文的快乐来源于语言本身的情感。任何语言都是表达情感的。孩子们学习的文章中,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或兴奋,或愤怒,或忧伤,或感慨,或激动,或平静,都是情感。任何一篇文章中都会有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果孩子对文章中的情感漠然处之,那是肯定不会产生阅读兴趣的。
有的家长光对孩子讲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孩子觉得自己读两三遍已经读熟了,干嘛要读这么多遍?我们没有给孩子读书百遍的理由。我在教学生读一篇课外美文的时候,对其中重点的一段话,带着学生反复诵读,学生读书的感觉越来越投入,情绪越来越饱满。读到位了,我问学生:我们读了几遍了?学生都摇头。我说:刚才已经读了十遍了。学生都惊叹,不相信。为什么?因为在一遍遍的阅读中,孩子的情感投入了,沉浸到书中的世界里了。在全心投入的过程中,多读几遍不是一种享受吗?
对语言的理解上,也要重视情感,而不是光强调知识。三年级有篇课文叫《拉萨的天空》,开头一段有一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多么美丽的语言,多么美丽的画面!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学生这是比喻句,就完事了,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情感吗?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体验蓝宝石一样的天空是那样的蓝,那样的亮,那样的洁净,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象,只有“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才能来形容。这样孩子对句子有了强烈的感受,才能理解这里用比喻的好处。这样,他自己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也会想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受应试的影响,许多家长只满足于孩子知道相关的语文知识就够了。如果孩子学习语文长期都只对语文的知识了解,没有情感的投入,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学习语文的热情的。
所以,让孩子充满情感地读好书,激发孩子对文章情感的共鸣,是孩子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二、 学习语文的快乐来源于孩子对生活的体验。文章都是反映生活的,所以有丰富生活体验的人,往往更容易对文章产生共鸣。一年级有篇课文叫《家》,诗中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鸟儿的家……”孩子由“家”这个概念会产生很丰富的联想:白云、鸟儿在蓝天、树林的怀抱里是那样的温暖、舒适、幸福、快乐,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非常美好。为什么?因为孩子有家的幸福体验,家里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产生了幸福快乐的感觉。应该说,孩子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都来源于生活,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必然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虽然我们不可能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尽可能多的体验会有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要让孩子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家长不要什么事情包办代替,不给孩子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要知道,让孩子更多地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让他们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他们知道,生活中不光只有一种甜的味道。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 学习语文的快乐来源于孩子丰富的理解。以前的语文学习,都是引导孩子当评判家,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的段落怎么划分,等等,理性的分析太多,学生的情感始终游离在课文以外。这些分析不是完全不要,而是要在自己对文章有内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过多过细纠缠于这些方面,文章读得就没有味道了。
五年级教材中有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诗,诗中有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问学生什么是杏花雨?学生就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有的说是杏树开花时节下的雨,有的说是有淡淡杏花味的细雨,有的就是觉得是那种春天里才有的似有似无的、飘在脸上让人感觉非常舒服的蒙蒙细雨……从学生的对诗歌情境的想象中,你还能用一个标准的答案去套吗?同样,什么是杨柳风?学生也会有很多不同的体验。孩子在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就领略了诗的韵味,情感就和诗人相通了。
阅读是个性化的活动,学生会用自己的眼光去领悟。即使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来,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考试得高分,有的家长甚至有的老师就只准学生照着教学参考书或者是买的某一本学习资料上的答案来讲,而把学生自己的认识却抛在一边。久而久之,孩子还有读书的欲望吗?
因此,尊重孩子个体的阅读体验,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孩子的理解会出现一些偏差,那也是自己所思所想得到的,是可贵的,我们只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就行了。
四、 学习语文的快乐还来源于孩子感到在不断取得成功。我的孩子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了县里的演讲比赛,在几十名参赛学生中得到第四名。之后,他一直都认为自己的演讲能力是最棒的。上初中时,经常回来告诉我自己在班级读书怎么得到老师的肯定,有难度的课文都会让他读。到了高中,参加学校的演讲得到一等奖。这是他天生就具有的长处吗?可能不是。记得当初参加县演讲比赛前,刚开始他的演讲也是怎么也到不了位的,在反复强化的训练之后,才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什么他的这项技能会越来越强势?因为他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这不就是成功的秘诀吗?
试想一下,当你带着孩子看着落日,孩子情不自禁地诵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当你带着孩子爬上山顶,孩子又在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孩子的那种学习之后的自豪感会是何等强烈!如果家长在旁边赞扬两句,孩子会不感到学习语文是快乐无穷的吗?
在生活中,家长有目的地去强化孩子学习的这种成就感,让孩子经常品尝成功的喜悦,孩子一定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当语文的学习成为孩子快乐生活一部分的时候,教科书上的几十篇文章就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了,因为大量的阅读会给他带来无限的快乐,阅读会成为他们最愿意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一个手不释卷的孩子就出现了。
也有的家长会有疑问,这样的语文学习对孩子的考试成绩会不会有影响呢,得不到高分怎么办?实践中,我们看到,如果孩子的语文素养真正提高了,孩子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强了,还会担心几道考试题吗?孩子学习的空间已经远远地大于它们了!
上一篇: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整齐划一的学生
下一篇:
从商与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