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连坤教授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一文中指出: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回报,是部分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个共性。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帮助他们学会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培养感恩的情怀,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跳出课堂教语文”,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使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抓住学科教学这块阵地,开展了亲情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至深亲情,从而使学生更加理解和珍惜亲人的爱,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更懂得了责任和进取……
一、 结合学校亲情日,让学生在亲子活动中感悟亲情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2006年起我校以“三八”妇女节为教育契机,将每月8日定为亲情日。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5月8日,学校倡议每个孩子为家人做一件小事,我利用这一亲子活动,在班级上了一节很好的口语交际课。有的孩子说,每天早上妈妈一大早起来,就为我做可口的早饭,为了我的身体健康,每天的早餐都不一样,等我吃饱喝足了又急急忙忙地送我去上学,自己的头发都没有好好梳过,所以昨天我给妈妈梳了一次头,妈妈的头发一根都不乱了,我给妈妈照镜子,她高兴地说:“真好看!以后每天晚上你就给我梳梳头发吧!”;有的同学说:“爷爷奶奶每天放学都来接我,还要帮我背书包,昨天我就给他们捶捶背,他们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爸爸妈妈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我欣慰地笑着;通过他们的交流,再现了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他们在这样的亲子活动中,体会到亲人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爱,从而明白了孝敬长辈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能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二、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美文赏析中学会感恩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家,是一个亲切而温馨的字眼,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去处。在学习完《家》这首经典儿童诗后,我设计了一个发散性的口语交际练习: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还有谁也是谁的家呢?经过启发引导,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出了“沙漠是骆驼的家”、“草原是骏马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等,当同学们认识了多种多样的家后,我又趁热打铁说:世界上有很多各种各种的家,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家。有的说“爸爸妈妈很爱我,我生长在一个充满幸福和欢乐的家”;有的说“爷爷奶奶很关心我,总是按时接送我上学放学,我们全家在一起很快乐”……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再次启发孩子:你们每天都被无数的爱包围着,那你们想过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吗?通过教育,孩子们纷纷懂得了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学会关心家人,孝敬亲人,只有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家庭才会更和睦。
《看菊花》一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冰花》一文则写了小童对冰花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教学时我巧妙地将这两篇通过观察后所写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回去和家人一起去公园、郊外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谐、去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并提出要求希望孩子们在郊游的过程中,能够学着自己整理游玩需要带的物品,减轻家长的负担,在游玩途中,乘车让爷爷奶奶先坐、登山时主动搀扶家人等,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在一个个细节之中懂得了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关心一直呵护自己的亲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亲情,并落实到生活的细节之中。通过课文的学习,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亲情”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懂得了感恩于亲人。
三、结合亲情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传递亲情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亲情的认识不同,能完成的亲情作业也不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我让他们作亲情观察,认真发现家人对自己的爱,如让家长将试卷上所签的字读给孩子听,很多家长都会不约而同地签下鼓励的话,无论孩子是否考出好成绩,家长都会激发孩子的信心,并对孩子寄予厚望。第二天到了学校,我再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听了家长签字后的感想,有个孩子说“我原以为这次没考好,妈妈会生气打我,可是她却亲切地鼓励我以后再努力!我很感谢妈妈对我的宽容。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妈妈再失望!”
当新年来临之际,我让孩子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给家中的老人,很多时候孩子都记得给父母、老师做贺卡,却从来想不到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做,当布置了这项亲情作业后,孩子们在卡上写了稚嫩的祝福语:祝爷爷奶奶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祝公公婆婆每天都过得开心!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借一张小小的贺卡表达自己的爱心,都进行了一番认真的反思。一个孩子家长这样说,对于成年人来说,因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的繁忙,很少照顾到自己的父母及其他长辈,经常不与他们见一次面,倾听他们的诉说,一旦他们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就会懊悔莫及。与其这样,我们就应该在他们有生之年,哪怕自己再忙,也要经常回家看看他们,打电话听听他们的声音,让他们的生活不再孤单,尽享天伦之乐。老师让孩子给老人做贺卡,拉近了孩子与长辈、长辈与长辈间的关系,使家庭更加充满温馨。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老人真是为子孙付出了太多!为了免除我们的后顾之忧,风雨无阻地帮我们接送孩子、等我们下班到家,立即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孩子生病了,守候在医院陪同孩子挂水的更多的是家中的老人,我们都习以为常,也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少。通过这样的亲情作业,也使我们成年人意识到平时要多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
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当学习完与春天景物有关的词串识字后,我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公园去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又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一张春天郊游的画,并将所学的春天景物的词语写在图画相关的景物上。通过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既帮助孩子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创设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此外,在拼音教学中,我还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制作拼音卡片、开展亲子同读,如同读儿歌、故事书等,如在练习2中有这么一首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教学时,我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在爸爸妈妈的爱抚下,“我”生活得很愉快、很幸福,再联系实际回忆家长对自己的付出。有的想到了在自己生病时父母彻夜不睡、守候在病床前;有的想到了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父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自己锻炼、烹饪可口的饭菜;有的想到了当自己心情不好时,父母比自己还着急等,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来说说家长关爱自己的小故事,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领悟得越透彻,而且学生的讲述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可贵的教育资源。他们发现父母的心里只有自己,为孩子做了这么多却一点也不求回报,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慢慢地学着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进而学着去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同学们纷纷意识到:原来父母的关爱就在细节之中啊!从而油然而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让孩子回去后将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向父母道声谢,再和家长找来其他描写亲情的小诗一起读一读。通过这样的形式和孩子共同阅读,不仅会开阔孩子的知识面,思路也变得活跃起来,使孩子更孝敬父母、家长更关心孩子,融洽了家庭关系。
随着拼音教学的结束进入到识字与课文的学习,在造句练习的过程中,我让孩子用一句话表达对家人的爱、对幸福家庭的喜爱,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情感,家长读了欣喜不已:通过亲情教育发现自己的孩子更加懂事了,同时还感受到情感交流的幸福。
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我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语文教学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感情,让孩子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并将这种感恩化为报答父母的实际行动,增强学习动力,将爱心将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