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母共读书—《听到》
光看题目,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当你读完后,你的心中就会猛然一惊,我就有这样的感受……
故事发生在一位妇女28岁那年,由于工厂的意外爆炸,使她失去了听力,要知道一个在人生半途失去听力是很可怜的,何况她还有个现在仅三岁的孩子,因此,她整天以泪洗面。更可怕的是,失去听力给她和她的家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用自鸣壶烧开水,水开了,她听不到,水烧干了,电线引起自燃,她闻到焦味,冲到厨房,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全毁了。还有一次父亲与儿子出去散步,由于没带钥匙,回来后他们不断地敲门,可是她听不到,父亲想到亲戚家,又怕她担心,便抱着孩子,在门口睡下了,当她打开门,看到丈夫,她哇地一声就哭了……
一个春日,她陪孩子去湖边画素描,孩子口渴,她便走了100多米去买饮料,此时,一个渔夫大喊:“救命啊!有孩子落水啦……”那个女人迅速扔掉手中饮料,狂奔过去,由于速度惊人,她的鞋子都飞了,一头栽入江中,将孩子救了上来,而距离仅仅有50米的人都没听见,没看见,可一个100米外的妇女却“听到”了,事后,大家发现了这个秘密,都很惊奇。
现在如果说身体唯一的听觉器是耳朵,我不信,只要有爱……
樊袁媛
2007年3月8日
读《听到》有感
母爱是天下最伟大、最神圣的爱,世界上没有哪种爱能与母爱相提并论。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那真是心底无私天地宽。
文中的那位母亲在一次意外爆炸后失去了听力,从此,这个喧嚣的世界与它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了,她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聋子,可是在她的孩子落水的那一刻,她竟然听到了呼救声,并奋不顾身的跳进江里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母子连心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都曾享受到那无私的母爱,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能拿什么去回报那份伟大的母爱呢?
愿天下的母亲都能幸福,健康长寿!
樊春辉
2007年3月8日
我与父母同读书
逸仙小学 六(3) 钱雨桐
我的感悟
每个月的8日,是我们学校的亲情日,本月的亲情日,我和爸爸、妈妈同读了一本书。
晚饭后,我先给爸爸、妈妈每人泡了一杯“碧螺春”,接着捧出了一本《爱的教育》,找出了一个小故事,我们三人一起看了起来。这是万灵节,母亲给儿子的一封家信,在这封家信中,母亲教育儿子要尊敬英雄,告诉儿子有很多人为了儿童而献出生命,他们无比的伟大,全世界所有的花儿献给他们也不够!
是啊!像我们这样的孩子,身边每天都受到很多人的呵护,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精力!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孩子们,他们的确无比伟大!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抢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们,想起了为保学生安全而惨死轮下的殷雪梅老师,想起了为孩子筹措学费的贫困家庭的父母,他们或有名,或无名,但同样值得我们赞扬!
我们在感受幸福的同时,记住那些长眠于地下却令人敬爱的人吧!
爸爸的感悟
《爱的教育》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万灵节”,不禁会想到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同样都是对先人、对逝者祭祀的日子。
那些逝者,生前无论是事业有成者,还是默默无闻者,对于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孩子都曾付出过许多的爱,父母对孩子、长辈对晚辈的爱永远超过孩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爱,因为爱是顺流的,这是一条爱的长河。
许多爱是不需要回报,也是无法回报的,对于爱过我们的人,永远是不应该忘记的。
再过些天,就是“清明节”了。
和妈妈同读一本书
三(1)班 张运星
从上学期开始,妈妈就让我看《读者》。为了使我能够多几篇好文章,有时妈妈会把她先看到的感人文章折起来,推荐给我看。今年的三八节,正好也是学校的亲情日,去年的今天学校让我们给妈妈洗一次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今年则号召我们和父母同读一个亲情小故事。
当天晚上,妈妈和老师们过完节回到家中,就和我在书桌前一起挑选《读者》上的文章。我们决定一起读《一磅亲情》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感人,主要讲了在二战期间,一个英国的小姑娘不幸成了孤儿,乡亲们就轮流照顾她,每天给她吃一磅面包。她长大成人后,没有忘记善良的人们给她的“一磅亲情”,就用政府发给她的抚恤金开了一个名叫“一磅亲情”的面包屋,人们可以免费吃面包屋里的面包屋,她还让她的儿女、子孙将面包屋一直开下去……
读完这个故事,妈妈告诉我,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和人之间都能够建立深厚的感情,那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就更应该和谐相处。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听家长的话,不让他们为我操心。
妈妈的话:因为忙,平常总是和孩子各看各的书,即便是自己推荐他看的,也从未想过和他一起看。这次三八节能够抽出时间共同完成学校的亲情作业,和孩子同读一个亲情故事,再进行交流,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起到的教育效果比单纯的说教要好许多,儿子意识到亲情是最宝贵的,也懂得了每个人多给予别人关爱,世界就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