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8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编号 |
|
类别 |
小语 |
课题名称 |
小学中年级作文师生互评互改的实践研究 |
||
课题的界定 |
小学中年级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都格外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作文教学是指导小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起始训练阶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是处于一个转型期,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中年级的写段写文章,帮助学生度过这一时期,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此段的学习任务,而且能激发和延续学生学好语文、不怕习作的兴趣和热情。师生互评互改: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评改,是融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小组评改、同学相互评改、师批生改为一体,学生通过“习作→评价→修改→再评价→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馈,知道了自己学习的结果,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的动机。这样的评改,既充分利用了信息反馈的功效,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教给了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认真作业、反复改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
||
课题的 理论依据 |
1、 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概括起来主要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主体性教育理论”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教育宗旨的一种理论学说。它属于教育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育和提高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对学生实施“主体性发展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潜能,使之真正成为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性发展不仅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关系密切,而且与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主体性发展好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方法得当,效率也高,这些学生都不感到学习负担重,相反,他们都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增加了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他们视学习为快乐,不但乐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所以进行主体教育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师生、生生之间应展开充分交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3、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理论指出: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让师生在信息传递中相互影响,在交流合作相互成长。 4、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学习潜能,都有其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独立生存、独立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课题研究的背景: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费时费力且低效的,尤其以作文教学最为突出。就作文批改而言,沿袭至今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一直是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沉重负担之一。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效果却是微乎其微。这正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这一现象迫使我们研究如何教会学生自我评改作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研究的意义:平时的作文教学,基本程序是:“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从信息论角度看,展现了学习的全过程:“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但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属于单向的信息反馈;而且从指导到讲评,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错过了“信息即时反馈”的最佳期,信息反馈的周期越长,效率就越低。本人认为:应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并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才能改变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作文批改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 小学生中年级作文的批改有效性的现状调查研究 2、 小学生中年级作文批改的途径研究 3、 小学生中年级作文批改方法研究 4、 小学生中年级作文师生互评互改的典型案例的研究 |
||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
1、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6——8月) 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及现状,为本课题有效正常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08年9——2009年5月) 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了解目前中年级学生对作文批改的关注度及愿望,研究小学中年级作文师生互评互改的操作方式和各阶段内容,探索小学中年级作文师生互评互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6——7月) 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研究论文或结题报告和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参与并主持过市级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结题,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热情和经验 2、本人在从事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学生互改作文的有益尝试,有了一定的实践积累 3、学校重视科研,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可以确定实验班和平行班,有条件进行实验的对比。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主要阐述小学中年级作文师生互评互改途径及策略 2、 研究案例 主要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
||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
|
||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