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成果鉴定书

 

 

 

 

          低年级小班语文课堂教学   

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课 题 批 准 号:                _________

课 题 承 担 人:            张影        

      位:       南京市逸仙小学     

      期:          20089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等实现最优化教育。

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语文教学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形象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语文自身的特点来看,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提高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710——200712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081——20084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调查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提高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及其操作策略。

1)结合亲情作业,让学生在亲子活动中学语文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2006年起我校以“三八”妇女节为教育契机,将每月8日定为亲情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把原本属于德育活动的亲情教育与语文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孩子怀着感恩的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亲情的认识不同,能完成的亲情作业也不同。在教学中我常常看到针对每个单元的测试卷,家长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签下鼓励的话,借以激发孩子的信心,而以往家长的试卷签字都是我自己看后回复家长,仅仅起到了老师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校的亲情教育,我让孩子们开展亲情观察,留心家人对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如在亲情日让孩子去读一读家长试卷上激励的话语,并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感想,有的孩子说“我原以为这次没考好,妈妈会生气打我,可是她却亲切地鼓励我以后再努力!我很感谢妈妈对我的宽容。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再让她失望!”看啊,家长在试卷上一句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激起涟漪;一项普普通通的亲情作业,却使孩子感悟到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动力,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倡议每个孩子在亲情日为家人做一件小事,第二天,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班级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给妈妈梳了一次头,因为每天早上妈妈都是一大早起来,为全家做好可口的早饭,特别是为了我的身体健康,每天的早餐都不一样,等我吃饱喝足了又赶紧送我去上学,自己的头发都没有好好梳过,我给妈妈梳好头,她的头发一根都不乱了,我拿来镜子给妈妈,她高兴地说:“真好看!以后你就经常给我梳梳头发吧!”;有的说:“爷爷奶奶每天放学都来接我,还要帮我背书包,昨天我就给他们捶捶背,他们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爸爸妈妈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的发言令人欣慰!通过他们的交流,再现了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孩子们在这样的亲子活动中,体会到亲人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爱,懂得了孝敬长辈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能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2)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美文赏析中心怀感恩学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看菊花》一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冰花》一文则写了小童对冰花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教学时我巧妙地将这两篇通过观察后所写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回去和家人一起去公园、郊外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谐、去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并提出要求希望孩子们在郊游的过程中,能够学着自己整理游玩需要带的物品,减轻家长的负担,在游玩途中,乘车让爷爷奶奶先坐、登山时主动搀扶家人等,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在一个个细节之中懂得了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关心一直呵护自己的亲人。

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当学习完与春天景物有关的词串识字后,我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公园去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又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一张春天郊游的画,并将所学的春天景物的词语写在图画相关的景物上。通过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既帮助孩子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创设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此外,在拼音教学中,我还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制作拼音卡片、开展亲子同读,如同读儿歌、故事书等,如在练习2中有这么一首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教学时,我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在爸爸妈妈的爱抚下,“我”生活得很愉快、很幸福,再联系实际回忆家长对自己的付出。有的想到了在自己生病时父母彻夜不睡、守候在病床前;有的想到了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父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自己锻炼、烹饪可口的饭菜;有的想到了当自己心情不好时,父母比自己还着急等,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来说说家长关爱自己的小故事,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领悟得越透彻,而且学生的讲述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可贵的教育资源。他们发现父母的心里只有自己,为孩子做了这么多却一点也不求回报,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慢慢地学着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进而学着去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同学们纷纷意识到:原来父母的关爱就在细节之中啊!从而油然而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让孩子回去后将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向父母道声谢,再和家长找来其他描写亲情的小诗一起读一读。通过这样的形式和孩子共同阅读,不仅会开阔孩子的知识面,思路也变得活跃起来,使孩子更孝敬父母、家长更关心孩子,融洽了家庭关系。

随着拼音教学的结束进入到识字与课文的学习,在造句练习的过程中,我让孩子用一句话表达对家人的爱、对幸福家庭的喜爱,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情感,家长读了欣喜不已:通过亲情教育发现自己的孩子更加懂事了,同时还感受到情感交流的幸福。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亲情,并落实到生活的细节之中。通过课文的学习,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亲情”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懂得了感恩于亲人。

3)挖掘“节日文化”资源,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学语文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就节日而言,每一个特定节日就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挖掘我国的“节日文化“资源,并在学科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对这种资源进行好好的经营。

教学中,我结合语文教材积极探究,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促其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如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水调歌头》和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话端午》、《春节送祝福》期间,我注重营造强烈的“节日意识”,广泛进行资料搜集、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知道有关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的来历、相关的过节风俗以及品读文人墨客描写传统节日的佳作,让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及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孩子们在学习教材中优秀篇章的同时和老师家长或吟诵诗篇、或创作佳句、或在端午节这一天用七彩丝线和妈妈共同编织鸭蛋网等,结合传统节日多种渠道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如当新年来临之际,我在班级开展了“一句话送祝福”活动,我让孩子亲手制作一张贺卡送上一句祝福给家中的老人,很多时候孩子都记得给父母、老师做贺卡,却从来想不到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做,结合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我让孩子们在卡上写了稚嫩的祝福语:祝爷爷奶奶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祝公公婆婆每天都过得开心!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借一张小小的贺卡表达自己的爱心,都进行了一番认真的反思。一个孩子家长这样说,对于成年人来说,因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的繁忙,很少照顾到自己的父母及其他长辈,经常不与他们见一次面,倾听他们的诉说,一旦他们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就会懊悔莫及。与其这样,我们就应该在他们有生之年,哪怕自己再忙,也要经常回家看看他们,打电话听听他们的声音,让他们的生活不再孤单,尽享天伦之乐。老师让孩子给老人做贺卡,拉近了孩子与长辈、长辈与长辈间的关系,使家庭更加充满温馨。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老人真是为子孙付出了太多!为了免除我们的后顾之忧,风雨无阻地帮我们接送孩子、等我们下班到家,立即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孩子生病了,守候在医院陪同孩子挂水的更多的是家中的老人,我们都习以为常,也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少。通过传统节日的教育,也使我们成年人意识到平时要多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                 

3、总结、结题阶段(20085——20086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我对在低年级小班开展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方式、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方面做了较深入的思考, 明确了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我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语文教学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感情,让孩子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并将这种感恩化为报答父母的实际行动,增强学习动力,将爱心将永驻心间,在情感教育中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课题研究还进一步树立了我的科研意识,提高我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由于时间和水平等多种因素,使我的研究还有不够深入的方面:如对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还不够广,尤其是教学形式的生活化研究还不够丰富,要在研究中拓宽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广泛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种种语文学习资源和各种渠道,实现最优化教育。 总之,“跳出课堂教语文”,使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四)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及附件目录

1、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成果鉴定书(1份)

2、研究报告:低年级小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1份)

3研究案例:引导低年级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字词1份)

 

 

 

 

 

 

 

 

 

 

 

 

 

 

 

 

二、专家评审意见

1.论文评审意见

论文题目

低年级小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等第

 

 

专家签字:

 

      

2. 参加活动情况

是否参加过个人课题交流活动?                                  

是否被推选在市级个人课题经验交流会上进行公开课演示?           

是否被推选在市级个人课题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是否在市级个人课题经验交流会上作分享演说?                    

是否被评为优秀课题?                                          

 

专家签字:

 

      

3.课题综合评审意见

 

 

 

专家签字:

 

      

三、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