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8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编号 |
|
类别 |
小学数学 |
课题名称 |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个案研究 |
||
课题的界定 |
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等充分肯定的一种心理品质。它象一股很强的动力,激励人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学习数学自信心:指在学习数学方面对数学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课堂上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不一定正确的意见。乐于探究问题,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较主动。 个案研究:在所任教的班级选取几名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 |
||
课题的 理论依据 |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 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表现得缺乏自信心,思维不够活跃,思维方式较单一,不善于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更有甚者,由于过分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 主体教育的直接指向就是完善人、发展人。二是自由、自觉地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活动可以是个体既有素质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现实因素。三主体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自主权。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得到发展。从而探索出一条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新途径。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研究的背景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孩子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乐于探究问题,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较主动。我认为这部分学生有着很强的自信心。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维方式较单一,不善于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 更有甚者,由于过分 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了解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现状,探索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策略、方法和途径。旨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使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决策者都能认识到增强学习数学自信心的重要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自觉地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有关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内涵、特征研究。 2、选取几位学生进行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个案的现状调查。 3、影响这几位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4、增强这几位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5、增强这几位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个案研究。 |
||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策略、方法途径。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8.9——2008.10)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08.11——2009.5)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调查目前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现状,积极探索有关增强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策略、方法途径。 3、总结、结题阶段(2009.6——2009.9)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本人为小学高级教师,一直担任中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带过多届毕业班,已经参加了上一届市级课题的工作,顺利结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学校可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经费和研究时间的保障。 1、研究论文。主要阐述有关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内涵、特征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策略、方法途径。 2、研究案例。主要反思总结出能说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具体方法及策略的典型案例1~2个。 |
||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
|
||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