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校用孙中山的“博爱”思想教育学生,使爱的火种在学生心灵闪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深深的感受到:爱是一种情感,是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如果脱离了学生实际,光靠说教是收效甚微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只能用爱去交换爱,用信任去交换信任。”因此,我们在构建新时期小学生活化主体育德模式的研究中,针对时代特征和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体验爱,认识爱,感受爱,奉献爱,让爱在体验中升华,正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爱的良好氛围充满校园,延伸到家庭、街道、社会。在“爱母亲”主题教育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利用星期、假日,观察感受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并以“我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什么”为题写出自己的体会,从而激发热爱母亲之情。接着以“我给母亲添了什么麻烦”为题进行体验内化,通过反思,进一步提高认识,并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以“我应为母亲做点什么”为题,进行反馈外化,通过实际行动,少让母亲烦心,报答母亲之爱。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1、观察体验法
要求学生在寒假里写观察日记,观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小王在观察日记里写道:第一次注意到父母在严冬里,5点多便起床去买菜,回来时,自己还睡在热被子里;父母吃了泡饭,匆匆赶去上班,留给自己的是小馄饨;晚饭时,母亲烧了4条黄鱼,父亲吃了一条,自己吃了两条,当自己向第四条伸出筷子时,忽然想到观察一下母亲的表情,只见母亲说;“你吃吧!妈妈不爱吃!”妈妈真的不爱吃吗?他里心一热,原来妈妈是省给我吃的。 这时我猛然感觉到母亲对自己的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2、行动感受法
我们提倡学生用行动感受爱,用眼神、微笑、语言、动作、态度,大胆地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使学生得到了快乐、友谊、温暖的体验。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疼爱和呵护,久而久之使得他们只知获取不知付出,责任意识淡薄,而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祖国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设计了“护蛋使者”活动,让学生进行心理体验,意在培养学生的爱心,活动效果远超于活动本身。
当学校宣布要开展“护蛋使者”大行动计划时,学生们被有趣的名字激起了参与热情,活动要求是:每位学生随身携带一只生鸡蛋,设法保护它,不让它受损。若一周下来,鸡蛋完好,表明活动成功,荣获“护蛋大使”称号,另请每位同学写日记,将当日护蛋经历、感受如实记下。
开始,学生认为一名六年级学生保护区区一只鸡蛋不在话下,没想到第一天,就有十几只鸡蛋落地开了花,这一结果给“轻蛋”的同学当头一棒,使他们不得不格外小心照顾、保护鸡蛋,随后的几天里,同学们的护理蛋意识增强了,护蛋措施也跟上了,如:给鸡蛋织个网挂在胸前;将蛋置于垫有棉花、泡沫的盒中;在蛋上花个笑脸激励自己;手捂鸡蛋挤公交车;兜揣鸡蛋慢行走等等,同学们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探讨中互相借鉴。渐渐地,碎蛋的懊恼声少了,成功的喜悦声多了。一周下来,百分之七十六的学生获得了“护蛋大使”的称号,从学生的活动日记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普遍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心是护蛋关键。
3、书信传情法
每逢三八妇女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大队部都要发动同学以书信的形式向亲人、老师倾吐心声,理解沟通。经过爱的教育,学生爱的感受能力大大提高。
总之,实践感受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前提,反馈外化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具体体现。爱的教育,能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离学生近一点,再近一点,提出的问题小一点,再小一点,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就能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