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表二)
编号 |
|
类别 |
小数 |
课题名称 |
小班背景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研究 |
||
关键词 界定 及 课题 名称 的 解读 |
课题界定: (1)关键词之一:“小班”。区别于传统的四十多人的大班,人数在二十至三十之间。 (2)关键词之二:“低年级”。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入学不久,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的持久性较弱。 (3)关键词之三:“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在给定的时空里,运用一定传授理论、技能、手段和方法,对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讲授、谈话、辅导答疑、操作示范、训练技能的教学活动。 (4) 关键词之四:“主动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
理论 及 政策 依据 |
政策、理论依据: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面向刚入学不久的一、二年级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鼓励学生自己尝试,、鼓励学生自己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学习,并不断向教师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主体教育的直接指向就是完善人、发展人。二是自由、自觉地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活动可以是个体既有素质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现实因素。三主体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自主权。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得到发展。从而探索出一条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新途径。 |
||
课题 研究 的背 景及 意义 |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但是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它需要从小培养,尤其是从低年级的起始阶段,学生才入学,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注意的持久性弱,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的,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如果此时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的点滴而持续的培养,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了解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意识的现状,探索提高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策略、方法和途径。旨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使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决策者都能认识到提高学生主动探究意识重要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自觉地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探究意识。 |
||
课题 研究 的 内容 |
1、有关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意识的内涵、特征研究。 2、有关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意识的现状调查。 3、影响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意识的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4、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意识的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5、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意识的的案例研究。 |
||
课题 研究 过程 及 方法 |
1.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09年7月-8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09年9月-10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 (3)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3月):问卷调查,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0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方法的选择: (1)调查研究法。通过此方法去了解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动探究的现状及可操作性。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原则和方法。 (3)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4)行动研究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
||
课题 研究 的条 件及 预期 成果 |
1.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课堂效率,善于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参与,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案例和论文获奖。 2.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教育随笔; 3、调查报告; 4、相关论文一篇。 |
||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
|
||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