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 张娟


编号:             
姓    名
张  娟
所在学校
南京市逸仙小学
邮  编
210002
性    别
职    称
小一
学  科
数学
文化程度
本科
职    务
 
电  话
84400765
课题及
课题界定
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的教学研究
课题界定:“教师指导—学生自控”是作为小学教师数学教学基本模式而提出来的。它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确立“教师指导—学生自控”教学思想,主要是强调学生在数学课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指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使学生逐步从他控学习过渡到自控学习,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培养个性品质、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数学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自疑”、“自学”、“自测”、“自评”等渠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自主、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评价、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调控。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的差异性发展。
 
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本课题研究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2006.3-2006.4)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
课题相关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  实施研究阶段(2006.5-2006.10)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调查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的内涵和其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实施策略。
3、  总结、结题阶段(2006.11-2006.12)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研究论文。主要阐述“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的内涵和其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实施策略。
2、研究案例。主要反思总结出“教师指导——学生自控” 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实施策略3-4个。
 
课题创新
要点
“教师指导——学生自控”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承认差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等,引导学生互学、互助、取长补
短,使学生发挥不同的“角色”的作用,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小学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的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自己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实现“授之鱼”到“授之渔”的根本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学法指导,着力于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重要能力——自学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教师指导—学生自控”是作为小学教师数学教学基本模式而提出来的。它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确立“教师指导—学生自控”教学思想,主要是强调学生在数学课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指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使学生逐步从他控学习过渡到自控学习,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培养个性品质、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数学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的心理学原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缩。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做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个性意识,促进儿童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的差异性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自疑”、“自学”、“自测”、“自评”等渠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自主、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评价、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调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的内涵、特征研究。
2、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现状的调查研究
3、“教师指导—学生自控”教学模式操作的程序与实施策略
4、“教师指导—学生自控”典型案例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的内涵和其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实施策略,本课题研究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4、         前期准备阶段(2006.3-2006.4)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研
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5、         实施研究阶段(2006.5-2006.10)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调查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的内涵和其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实施策略。
6、         总结、结题阶段(2006.11-2006.12)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
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教师指导——学生自控”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承认差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等,引导学生互学、互助、取长补短,使学生发挥不同的“角色”的作用,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主要阐述“教师指导——学生自控”的内涵和其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实施策略。
2、研究案例。主要反思总结出“教师指导——学生自控” 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实施策略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