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教育叙事


掌  声

南京市小营小学 李钧

    翻开孩子们的语文课本,内容真可谓是丰富多彩,而我,却独独钟爱一篇叫做《掌声》的课文,它讲述的是因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姑娘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从此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每每读起这篇课文,我的心里就会漾起丝丝感动,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

三年前,初接新班,我发现上课时孩子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很犹豫,不愿意主动举手,不是等着别人回答,就是期待老师公布答案,常常在课堂上冷场。由于没有互动,一节课该完成的目标几乎都没达到。几番试探后我弄明白了,原来孩子们怕说错受到批评,所以谁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于是我决定有机会时改变一下他们的看法。恰巧,第二天的课堂上,一个孩子主动举手回答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其实她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距甚远,可是在回答完毕之后,我带头为她鼓起了掌,学生虽然有些吃惊,可还是跟着我鼓起了掌,掌声平息后,我告诉孩子们,这个掌声表示我非常欣赏她的勇气,这么有难度的问题,她竟然敢第一个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是太伟大,太了不起了,尽管答案不是很正确,可这是她独立思考的结果,只要勇于思考,敢于表达,无论正确与否都应该得到掌声,然后我带着学生第二次鼓起了掌,再次赞扬她的勇气,那位受到表扬的孩子激动地坐了下去,我分明看到她的脸上挂着骄傲的笑容——为自己得到表扬骄傲,更为自己的勇敢而骄傲。掌声的作用是无穷的,那一节课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我知道,这是因为掌声给了他们激励和勇气。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在主要体现在个体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欣赏和鼓励。欣赏和鼓励,是对别人最大的肯定。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和鼓励是快乐的,同样,学会欣赏和鼓励别人也是幸福的。班上有个特殊的孩子,患有严重的感统失调症,这导致他上课注意力严重不能集中,成绩很不理想,课外活动时行为动作不协调,跑步、跳绳、做广播操样样都和别人差一大截,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和他一起玩,甚至还有调皮的孩子搞恶作剧捉弄他,下课时,他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在操场上奔跑,边跑着边无意识的拍击着双手,看着这情景,我的心里酸酸的。放学后我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如果心里有不开心的事,有想说的话就写在常用的“悄悄话”本子上,老师会帮助你。第二天,在他交来的“悄悄话”本子上孩子端端正正地写着:我多么希望同学们能和我做朋友,和我一起做游戏,而不是戏弄我,嘲笑我,我也想象其他同学那样开心。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快乐就是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这么简单,于是我决定第一次把孩子和我之间的“悄悄话”告诉同学们。

周四下午,照例是点评小组日记的时间,我拿出了孩子的日记本,说要读一篇他写的日记,大家听说今天范读的是他的日记,都很讶异,因为一个后进生的日记怎么能做范文呢?教室里很安静,我读完了孩子的日记,他写得很好,写了偶然一次他和同学们做游戏是多么开心,最能打动人的是他的日记里充满了真情实感,教室里依然很安静,大家没有想到孩子的日记写得这么真诚,紧接着,我又拿出了他的“悄悄话”本,告诉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孩子的心里话,我静静地翻开本子,再一次读起曾经让我感动的句子,读完后,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凝望着全班,我惊讶的发现,不少孩子的眼睛里竟也盈满了泪水,我笑着问大家:“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感想?”一会儿,一个乖巧的小姑娘站起来说:“我想和他做朋友,他太孤单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儿说:“我以前就捉弄过他,是我不对。”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表达着自己的心声,我绽开笑容,使劲地为学生们鼓起掌来:“孩子们,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这是我最欣赏的品质,老师要为你们鼓掌。”孩子们都笑了,这时一个小姑娘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想把掌声送给他,他也很了不起,日记写得这么好,希望他以后能主动和我们一起玩,别怕,我们会帮助他。”话音刚落,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叫起来:“对,对。”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教室里骤然响起了一片掌声,那掌声持久、热烈,大家热切的望着孩子,目光中,孩子那闪着泪光的眼睛更亮了,苹果似的笑脸更红了,我微笑着,把自己的掌声也融进了大家的掌声里……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而童心更需要掌声的呵护与激励,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