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特产多
——《南京特产》教学设计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焦薇薇
素材分析
对生活在南京的孩子来说,南京的盐水鸭、雨花石等有一些印象,可是对南京特产还是缺少全面的了解;而南京特产应该就存在于孩子们的生活中,如游览区了南京特产专卖店,如超市里的商品包装上。通过活动,引起孩子对南京特产的关注是必要的,也是有生活基础和背景的。通过对南京特产以及相关文字资料的分析,从核心词汇到广告语、和特产介绍,有近30%的汉字为生字。这些生字可以在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中、同伴交流中、反复认读中、汉字开花等游戏中,反复接触而不知不觉学会。通过对学生前期自我制作的剪贴本资料的研究,我将同偏旁汉字组成的词语、雨字头的字、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作为本次活动课上重点拓展和识记的汉字资源。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课,提高学生关心身边汉字、观察和研究汉字的兴趣。
2、通过本次活动课,学生初步了解南京的特产以及它们的特色;为家乡南京感到自豪。
3、通过本次活动课,认识汉字30个以上;在交流分享中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过程设计
板块一:话题引入——你知道家乡南京的有哪些特产?
1、师:同学们,我们南京是一个有着“六朝都会”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到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会来南京观光游览。这些客人都希望给亲朋好友带一些特产回去。我们南京的小朋友当然应该做一个好客的小主人。你们能给客人老师推荐一样南京的特产吗?并说出你的理由!(生自由答,教师随机板书)
2、师:南京的物产真丰富,有这么多的特产可以供我们选择,前两天老师布置了收集南京特产资料的剪贴任务,你们都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和同桌交流交流你的剪贴,多了解一些关于南京特产的资料再做决定好吗?(同桌交流剪贴本)
设计点评:本环节在课始创设一个话语情景。其目的有三:一是激起学生关注家乡南京特产,热爱家乡南京的情感;二是给学生一定的“任务驱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三是将话题的中心集中在特产上,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定向。
板块二:交流分享——你知道南京特产的哪些方面?
1、师:谁愿意把你的剪贴和大家分享?(生上台展示剪贴本)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示学生:你们从他的资料介绍中都知道了什么?
2、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南京特产的图片,读读看,你们都认识吗?呈现配图的南京特产名称(生齐读)
云锦 板鸭 香肚 盐水鸭 芦蒿 樱桃 百合 雨花石 |
教师提示:去掉图片你还认识这些名称吗?谁当小老师带读?你真棒!请你观察这些汉字,发现了什么?(如芦蒿、樱桃葡萄都是同偏旁字组成的词语等)
3、南京的特产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南京就流传这样一句话:
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 |
教师提示:这里有你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内容吗?问一问同桌,讨论一下,想出好办法记住它。
全班进行汇报性交流:(在开放性交流中,依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记住“琉璃、玄、缎”等汉字,教师适时点拨这里介绍了南京的两样特产。)
教师点拨拓展:古书院为夫子庙的江南贡院,人们通常把有围墙环绕的带有空地的房屋成为院,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表示房屋建筑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房、屋、亭、台、楼、阁、庄、园、苑、庭、寓、斋、坊、馆、轩、府、厢、居……)你瞧,中国的汉字可真丰富,同样表示房屋建筑竟然有这么多的字,我们最为中国人,更应该学好我们的汉字,不是吗?我们自己再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你都能认识吗?
4、师:老师从**小朋友的剪贴本中看到了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大家来读一读。(同桌一起读资料,指名读资料。)
南朝梁代的时候,有一个和尚,号云光,他自幼出家贫寒,但他立志要劝世人向善,解救百姓劫难,就四处云游,讲解佛旨。云光不知走了多少地方,脚上的麻鞋总穿不烂。他来到南京城的一座石岗子上,麻鞋突然断烂了。 有一天,他宣讲佛经的时候,讲得非常好,一时感动了天神,天空中飘飘扬扬下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这些雨滴一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一颗颗晶莹圆润的小石子。由于这些小石子是天上落下的雨滴所化,所以人们称之为“雨花石”,而把云光讲经的石岗子称作“雨花台”。 |
教师点拨拓展:南京的雨花石惹人喜爱不仅仅因为它晶莹圆润,五彩斑斓,更因为它那奇幻美妙的花纹能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你瞧,有的就像是神奇的画家在一块块雨花石上勾勒了大自然的美丽画卷,有的又像是动物世界里的一幅幅照片,还有的更需要你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设计点评:本环节的设计是将汉字的认读渗透在对南京特产的了解中。主要通过三个纬度落实汉字的学习。第一维是在学生交流剪贴本的过程中,教大家认识一部分字;第二维是教师提供的认读资源,让学生在互教互学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从而更好地记住汉字;第三维是类聚性汉字学习,主要通过联想法,将意思相近的一类汉字放在一起记忆,增强汉字的类聚记忆效果
板块三:品味赏析——你看到了雨花石的美妙吗?
1、 赏石猜名字
师:这些精妙绝伦的雨花石成了人们收藏把玩的珍品,甚至许多雨花石爱好者还给他们的藏石起了好听的名字,你们猜猜看,这些雨花石都是什么名字呢?
(1)雾笼翠林:a、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你看懂了吗?b、雨字头的字你还知道哪些?(雾:雪、霜、雷、雹、霞、霆、霄、霹雳)c、“林”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几个类似的字吗?(林:双、多、吕、炎、朋、从、出)
(2)、松风晚云:你知道主人的起名用意吗?松想到了什么?(岁寒三友:松竹梅)你会背描写松竹梅的诗吗?晚的反义词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3)、你看出了吗?这个名字让你想起了什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个歇后语,老师这也有几个,你能填出来吗?(生填歇后语)歇后语也能帮我们学汉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自己起名字
师:看了这么多的雨花石,你想不想也给他们起名字吗?起的时候要和雨花石的图案贴合,还要注意名字的优美。
(1)红玫瑰:你喜欢什么颜色?人们通常把常见的七种颜色称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红:赤、丹、朱 绿:碧、翠、苍
(2)、千禧龙:禧代表吉祥如意,中国人更喜欢用红色代表喜庆,而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这块石头的寓意多美。那你能找出一些带有龙字的成语吗?谁全认识了,给我们读一读。
3、赞美雨花石
师:看了那么多精美的雨花石,你能用四个字的词来形容一下雨花石吗?(生自由说)
师:老师从中也挑了四个,你自己读一读,看看这些词都是形容雨花石什么的?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颜色各异 色色俱全 |
汉字拓展:异的同音字可多啦?你能给它找找同音朋友吗?(异:意、易、亦、亿、义、艺、益、翼、译、逸、议、毅、忆、溢、抑、奕、谊、役)
设计点评:本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认读词语学习汉字。在“赏石猜名字”环节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读“雾笼翠林、松风晚云、高山流水、泰山日出”等8个词组;在自己起名字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认读相关的词语。教师的适时介入,进行适度的归类记忆,如雨字头的字,如表示颜色的词,如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为集中识汉字提供了主题背景。
板块四:游戏巩固——你能记住这些汉字吗?
1、师:学习了这么多的汉字,同学也累了,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口号:智力大冲浪,快乐冲冲冲。
(1)、开火车读一读:看看这些汉字宝宝,你都能认识吗?自己先读读,看看哪一小组的火车开的最流利。
这一块呈现一堂课学习的汉字。由于当时没有,所以不好加
|
(2)、编字谜记一记:这里的生字宝宝还真不少,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记住他们的呢?(字谜、换偏旁)
3、动脑筋说一说:看到这些汉字,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
设计点评:这一环节将各个环节中认读的汉字,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反复认读和巩固。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吸引孩子与汉字对话,分享对这一类汉字的记忆的小窍门,发现一类汉字的规律,达成认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