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智育,轻德育,重“双基”训练,轻思想教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个孩子心灵的成长中究竟需要些什么?我想,心灵的成长其实需要很多。第一、需要的是尊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有尊重,与孩子的交往也不例外,把其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足够的尊重,让他的心灵有一方成长的空间。在班级中,我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与他们以平等的心灵交流。孩子犯了错误,我找他们来到身边聊天,在聊天中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在中队委员选举中,我让每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孩子自己写竞争稿,自己上台进行竞职演说;在课余生活中,我与他们一起欢笑、玩耍,一起过生日,一起记住每个让我们感动的时刻……
第二、心灵的成长也需要宣泄。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要有发泄的渠道。如同气球,只充气不放气,迟早会爆炸。如果孩子从小学会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就取得了进入快乐大门的钥匙。我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了孙中山故事的演讲比赛,在比赛结束之后我们班的一个参赛孩子没有进入决赛,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他当时就哭了,随后转身就走,拉也拉不住……我知道,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宣泄自己的委屈和难过,我需要给他一个足够的空间,于是我及时与他的家长联系,把比赛的情况以及结果告诉了他的父母,商量我们如何共同去开导他、安慰他,最终使他明白参与比结果重要,失败比成功有价值!
第三、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肯定的作用一是明确孩子的是非观,二是培训孩子的自信。肯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为大家所接受和喜好的,他会更加努力的去做类似的事情,这是对“是”的明确。在课上课下,我都注重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无论是他们的一个精彩发言,还是谁在桌椅间捡起一片无意飘落的纸屑……我都会给他们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真诚的称赞,我知道这对他们的心灵,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第四、心灵的成长需要磨难。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温饱;没有经历过寒冷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温暖。失败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每失败一次,就更向成功靠近一步。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在失败中沉沦,就必须学会面对失败,在跌倒的地方勇敢地爬起来。我在教学中,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比如月末体育活动等,都及早地告诉他们挫败是每个人都必须遇见的朋友,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朋友。
第五、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做一个提问者,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去找答案。这样,孩子便有了探索的目标,探索完了再告诉你,孩子本身就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的学习动力强,效果好,学的轻松自由。教学中,我变换不同的形式去教,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孩子们极大地感受自由地学习,自主地学习。
第六、心灵的成长需要包容。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关键是家长和老师怎么认识和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大多数人对于孩子犯错误采取的是批评和指责的态度,最后把孩子吓怕了。我们应当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那就是好孩子。我会原谅孩子所犯的所有错误,也许有时候,事情发生的当时会让我很恼怒,但我要对自己说:“他是一个孩子,他需要得到谅解。”于是,大声的责骂变成了悉心地说道理,包容的心才是最美丽的。
最后,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 任何一个成功都是从梦想开始的,连想都不去想的人,就失去了成长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连方向和目标都没有的人,还谈什么成功呢?我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明白,生活需要的是梦想,你可以有小的目标,也可以有远大的理想,只要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为了希望而努力着,我们就是幸福的人!
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快乐地学习生活,快乐地一天天长大,成为一个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