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如何与亲情教育联系起来呢?偶尔看到一个“算一笔亲情帐” 的活动,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算了算。进行了反思,柔进了自己的一些思考。首先回忆学生所学知识,翻阅学生将学知识,学生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图的制作就利用这些所学知识,我设计了的一节数学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统计图的制作;通过从0-10岁这个过程中,父母为他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费用,以及父母在10年中的工资总收入这两项收入的统计、对比,使学生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从中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体验亲情,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从中再次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亲情。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通过诗《游子吟》中母亲对孩子那份深厚、无私的爱,体会、感受母爱;再揭示父母从怀胎十月到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艰辛历程。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从数据中去感受亲情!
教师点出本节课主题: 数据中的亲情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把收集的0-10年间的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的有关数据,这10年间父母的收入、父母自己所花费用进行整理后填入表格中,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
在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后,学生从中感受到父母养育他们成长的艰辛、感受父母的爱、感受亲情后,在对他们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问题上,在这里又增加了让学生当堂进行“了解父母生日”等的统计,哪些同学知道双亲生日?只知道父母一方生日?双亲生日都不知道的?让“亲情教育——回报父母、学会感恩”从现在开始,同时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又一次得到推广!
三、学生对收集的数据的感想、感受:
1、通过对数据的展示和比较,使学生从中体会父母对孩子那份浓浓的爱及抚养孩子成长的那份艰辛,体验亲情,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教师展示收集整理的自己孩子幼儿园所需费用,从母亲的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四、感受亲情:
1、两个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父亲》、《牵挂的美丽》。
教师简述故事内容,然后小结: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片最敏感最纯粹的地方,也许我们一时的不经意的忽略,将会酿成一场万劫不复的永远的痛苦及忏悔。那就是我们对父母、亲人的爱的忏悔,因为忽略!一份永远无法偿还的“债”!
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可以努力的就是现在去爱!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你们对父母的爱,说出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五、回报父母:
父母的爱是夏日清凉的风,是冬日温暖的阳光。父母给予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是否也该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呢?
学生当堂统计并制作合适的统计图:
1、你为父母做过生日吗?做过几次?一次?两次?三次?四次?还是一次都没做过?你为家长买过生日礼物吗?有几次?
2、你在家做家务吗?你有没有想过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减轻一点家务劳动,让他们劳累一天后回到家也能早一点休息?你主动刷过几次碗?扫过几次地?洗过几次衣服(比如洗自己的短裤、袜子)?做过几次饭?
六、总结: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统计、去思考、去反思的问题。如:当父母老了,生活自理能力困难了,你们会为他们做饭、洗衣、洗澡、洗脚吗?就像你们小时候,父母为你们所做的一切?
你们有对爸妈说过:“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吗?你有对爸妈说过:“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吗?
你有对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心存感激吗?你会感恩吗?等等!
通过学习孩子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这10年居然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这么多钱?我们的父母将付出多大的艰辛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孩子们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了父母养育他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感受到了父母所给与他们的是一种怎样的爱!是啊,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亲情是无价的!
告诉学生,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可以努力的就是现在去爱!去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感激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有爱你的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老师!
学会感激,学会感恩!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字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