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科学教学中的分组自由性


关键词:小班  科学  活动分组  自由性

内容简介: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各项能力。在实践中,小组学习能集中体现合作学习的这些优势,成为合作学习的主要体现形式。

科学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探究的过程,强调从做中学。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完整地完成一个探险究,分小组学习成为科学课上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过去的的大班,学生数比较多,进行分组时往往有很多不便:要么每组人数过多,不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分到任务;要么就是小组过多,一堂课中老师无法一一照顾,也没有时间让每个组都得到展示的机会。小班化实验在学生数上的减少,给了任课教师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分组更具自由性、灵活性,让课堂更有效率。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各项能力。在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小组学习能集中体现合作学习的这些优势,成为合作学习的主要体现形式。

科学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探究的过程,强调从做中学。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完整地完成一个探险究,分小组学习成为科学课上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过去的的大班,学生数比较多,进行分组时往往有很多不便:要么每组人数过多,不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分到任务;要么就是小组过多,一堂课中老师无法一一照顾,也没有时间让每个组都得到展示的机会。小班化实验在学生数上的减少,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课上的分组更具自由性、灵活性,让课堂更有效率。

 

分组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固定组和临时组。

固定组一般有四人一小组、八人小队、同座位一组三种形式。其中以四人一小组最为常用。其好处是人员比较固定,任务分配明确,实验用具容易准备,学生情况更好掌握,但使用过多会令课堂形式略显刻板,也会出现小组之间交流减少,各自为政的情况;八人一个小队因为人数较多,一般用于做游戏和外出调查活动;同座位一组一般用于研究比较小的问题或小规模的讨论,与人数多的分组相比,问题不宜太深太复杂。

 

临时分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分组,我认为,它最能体现小班的特点和优势的方面之一。我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 按性别、年龄分组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临时分组,在上活动型课、室外课的时候,我会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太阳与影子”一课,在带领孩子做踩影子游戏时,我就采用了这种分组,在这个活动中,这样分组男女混合组要公平一些,最后还比出了全班总冠军,加强了竞争性、趣味性。

2 按情感分组

在班上,每个孩子都有一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孩子更容易沟通,更加愉快,做事更有劲头,在进行一些需要长期坚持、比较乏味枯燥的观察记录时,就可以用这种分组方法。在上“测量气温”这课时,我就是这样分组的,较之前面没有采取这样分组的班级,坚持下来的组数增多了。

3 按兴趣分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些自由研究的课中,有许许多多的研究问题,一般我们是一个组研究一至两个问题,如果老师强行分配问题,或是按小组中大多数人的意见选了问题,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的孩子做起来就会打一些折扣,这时就可以用按兴趣分这一招。“研究蚂蚁”上课中,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选择研究伙伴,还开展了组间比赛,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一下被调动了起来。

4 按观点分组

科学课强调完整的探究过程,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假设。“认识液体”一课中,针对“不同液体倒在一起分层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我临时决定让提出的假设一样的学生组成一组,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谁知效果特好,为了证明自己是对,学生们开动脑筋,调动了所有知识储备,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一丝不苟,发挥了我想不到的水平。

5 按结果分组

现代课堂的开放性,使有的时候研究结果往往不在我的计划之内,有的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种油菜”一课,教学时间拉得很多长,过程并不全在老师的视线之内,所以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结果,如不出芽的、长不大的、中途死掉的等等,我就让结果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研究分析自己做了什么,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此讨论总结出今后做同样的研究时应该注意什么。当然,老师也要帮助他们与其他组进行横向比较,以期更快、更科学地总结出经验教训。

6 按水平分组

学生是人,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总有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理论上是可以按水平分组的。这又有两种分法:一是高中低结合,一是高中低分开。前一种分法可以使每组成功的机率大大提高,较优秀的学生在组中可以起到传、帮、带的领头羊的作用,但不能变成好学生的个人表演;后一种用到的更少,会引起敏感的学生的不满,也会助长好同学的骄傲情绪。但如果是研究内容相对于过难过深,为了保证有所发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有一点成就感,我觉得也是可以采用的,而且老师也可以更有目的地关注水平较低的一组。如果说前面说的几种分组方法是根据学生需要设计的,那么这第六种方法就是根据老师的需要设计的,它可以和前面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但使用时我认为老师不宜直说,只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就行了,否则会对后进生产生心理压力造成不良的影响。

 

当然,根据学生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分组的方法还可以有很多,以上的这些方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且个人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堂普通的大班的课上几乎是不可能使用的,但小班在人数、环境布置、学生心理习惯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打破了传统的秧田式课堂,我的课堂更活跃、气氛更民主、学生更投入,学习效果也提高了。但在这种学生情绪激动、高度开放的课堂上如何更好的掌控全局、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我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小班案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