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莉关于教学风格的自我剖析


在我工作快满七年的四月,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回过头审视自己走过的教育教学之路,并从中发掘出仅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我的心里充满着期待,不能确定在这一个七年能给自己下怎样的定义。但我会用最真实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个过程,以便了解自己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一、个体素质

教学风格虽然包涵着教学观念、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多方面,但我认为教学风格的主体是教师,教学风格的灵魂应该是作为人的教师的人格。要帮助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首先应该对自己内在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我对自己的性格、气质、世界观、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等进行了自我分析和总结。

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生命,十分珍惜生活的人。我生活在一个幸福而充满生机的家庭,民主和谐的生活和教育氛围让我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却形成了乐观、自信、淡泊、独立的生活状态。

从生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我有些与众不同。我是个不太典型的左力者,从四肢的反应和应用来看,我的左右肢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我的左右脑的发展较一般人应该更为均衡。我根据直觉评定的方法将自己左右脑半球加工风格的特征标识出来。

 

1 左右半球加工风格及其特征(划“    ”为我表现较为突出的特征)

加工风格

  表现特征

左半球序列加工

右半球平行加工

知觉

长于听觉、时间知觉

注重事物间的不同点

对信息进行继时加工

长于触觉、空间知觉

注重事物间的相同点

对信息进行同时加工

思维

理性思维

分析

归纳

发现事物因果逻辑关系

缓慢沉思

直觉思维

综合

演绎

发现事物相似类比关系

快速冲动

记忆

记忆人名,抽象逻辑记忆

记忆面孔,具体形象思维

学习

具有周密的计划性

喜欢说写

喜欢独立学习

喜欢言语讲授教学法

喜欢客观式选择题

具有高度自发性和灵活性

喜欢操作绘画

喜欢结伴学习

喜欢实验演示教学法

喜欢主观式论述提

表达

感情易于控制

很少使用比喻类比

较少使用体态语言

感情豪迈奔放

经常使用比喻类比

较多使用体态语言

评价

爱作客观性评价

爱作主观性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根据人的气质类型测试,我的气质以多血质较为典型,带有抑郁质的特点。个人气质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大相径庭。偏重于多血质并兼有抑郁质的我在教学中表现出双重特征。

2  多血质、抑郁质教师教学风格

多血质教师

抑郁质教师

热情乐观、情感充沛,与学生关系融洽,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文学味,教态具有艺术表演者的气质和风格。在课堂上以情动人,情感贯穿课堂的始终。

重事实和推理,反应速度不快,很少出错,喜欢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教态稳重,给人信任感。在课堂上,情感细腻,观察力敏锐,容易把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在教材的内部世界。

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关系密切,教师本身的学习风格与其形成的教学风格关系也非常密切。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的场独立学习风格和场依存学习风格,我具有场依存学习风格,属内部定向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较感兴趣。按照柯勃的教学风格分类,经过调查表的分析,我属于很典型的发散型学习风格。(见表3

在两个维度上,我的差值交点远离中心,表明我发散型学习风格很典型,表现突出。发散型的学习者最善长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具体情境,对付实际情境的方法是观察而不是付诸行动,喜欢浮想联翩的工作(如在脑力激励法时所进行的活动);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广泛的兴趣并喜欢收集这些信息,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的敏锐性是有效地从事艺术,娱乐和服务工作所必要的。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我所涉猎的艺术形式较多,审美的角度具有相当的广阔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在较长的时间里,我着力学习书法和绘画,颜真卿的粗朴,欧阳修的工整,他们的楷书作品我都大量的临习,汉代曹全碑中娟秀的隶书和礼器碑的刚正对我隶书的练习影响很大,小篆我欣赏邓石如的流韵,行书我擅长王羲之的飘逸和轻狂。练习书法和绘画让我内敛。然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我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一名半专业的体育运动员。运动员的坚毅、奔放又使我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很真实的粗线条。除此,我还在一个阶段进行过文学尝试,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远远不及近现代文学,喜欢质朴的风格。广泛的爱好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形成了我内心强烈的包容性和对以各种状态展现的生命真实的理解和欣赏。这对我的教学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学习风格类型图

从关于我内在素质的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我在教学中可能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我想首先,我的教学能体现出很强的对生命的积极性,在我的举手投足,言行之间能让学生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对生活的乐观和投入;其次,我的教学应该是偏感性而又兼理性的,从脑科学分析和气质分析可以看出,我都具有双重性,重情而又兼理是我教学中的一贯表现;再次,我具有非正规的(英,N.恩特威斯的教学风格分类)教师教学的发散性和跳跃性;在教学中,对情感的把握,我又兼有奔放和细腻。

二、教学实践

教学风格从开始到形成,分为模仿性教学、独立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有风格教学这四个阶段。纵观我七年的教学经历,我将对自己的教学阶段进行以下的分析。

教学的第一年我处于模仿性教学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重点是从文字的教学参考来学习。对班级的教育我的主要参照物是在师范时阅读的我的班主任撰写的《论杜威的儿童中心学》,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在教学方法上,我模仿许多特级教师的教案,我的喜好常常偏重于朗读体验、音乐陶冶、实物展示等方法。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模仿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灵,大多把握不了教学内容的灵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但是,在模仿教学这个最初的阶段,潜藏着我个人教学风格发展的种子。我想,这个种子就是民主平等的教育以及教学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形象性。

从教学的第二年起,我渐渐进入了独立性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六年中,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分成3个层次。

988月至20007月属于第一层次。这一个阶段的教育,我沿袭了民主平等教育的特点,但同时在教育中,我运用了依法制班的原则,采用带头人负责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心目中,我的形象由大姐姐变成了他们的朋友。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教育特点由单纯的民主性丰富到以平等为原则,以活动为途径,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同时,我个人的发展也由成为一个对学生平等,让学生喜爱的老师,过渡成为让学生喜爱,对学生有所帮助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气球怎样地飞上了天空。)当时我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想一想气球飞上天空的样子,用自己的眼睛和独特的感觉来回答,结果同学们想到了“气球摇头摆尾地飞上了天空”……类似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的机会在我的课堂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我的课堂由追求教学的形象性发展为追求教学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20008月至20027月属于第二层次。这两年的教学我进入了独立性教学阶段的高原期。在前两年教学的基础上,这个阶段的教育工作,我渗透了合作意识,在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我的角色又一次从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过渡到团队中的一员,队员的合作者。在教育特点上,明显地体现出独立性、合作性。在教学中,我除了注重形象展现、想象情境、独特感悟等方法的运用外,我更注重寻找教学内容即作品与老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他们内容上的结合点和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中更关注事物内在涵义的揭示重视关于生命价值的传递。在教学形式上更多运用交流、体验、辩论。我曾这样设想,如果说李吉林老师教学的灵魂是展现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的大自然,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那么我将带学生进入的是同样广阔和精彩的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如此美丽。这个阶段的教育和教学,更多的体现出真挚,细腻,流动,人文,互助。在这个时期,我渐渐向创造性教学阶段迈进。我的确能体会围绕着教学创造所带来的苦闷和痛苦,随着创造火花的迸发,又转化为巨大的幸福和欢乐。

20028月至20045月属于第三层次。这个两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过程。教学行为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要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个阶段,我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已经形成的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不相协调,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我回顾这一阶段的教学,体会到单一教学风格在应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时,显得贫乏。教学风格的多侧面发展才能保证个人主导风格更加丰富和丰满,浑融型教学风格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博采所有风格之长,兼得所有风格之美,实现多种维度的综合,塑造出卓然不群的立体风格,是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类型。

从整体上把握,我虽然只走过了教学风格形成之路的两个阶段,但在向浑融型教学风格努力的同时,个人的主导风格渐渐显示出以下的发展倾向。

4   教学风格形成阶段分析表

   教学阶段

分析内容

模仿性

教学阶段

独立性教学阶段

第一过程

第二过程

第三过程

时间

97898.7

98.820007

20008027

028

教育观念

倾向

民主平等

平等为原则,以活动为途径,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

民主性,创造性,独立性,合作性

 

 

关注教学风格的多侧面发展

树立形成浑融型教学风格的目标

教学方法

特点

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形象性

追求教学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追求真挚,细腻,独特,流动,人文,互动的教学

角色定位

学生喜爱的大姐姐

能给予学生帮助的朋友

团队中的合作者

代表论文

《我让他们齐步走,我想让他们飞翔》

《发展小学生物品用途想象力的实践与研究》

《塑造个性心理与培养团队精神》

代表课例

《大海的歌》

《插上想象

的翅膀》

《爷爷的芦笛》

我想,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尤为重要。从个人内在的素质和教学实践中客观地反应出了我的不足之处。

第一,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对教育对象的阶段特点把握不足。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深度和广度不够。对教育前沿动态关注不及时。

第二,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不强。在个人风格研究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和衔接显得仓促,所达成的教学效能都是单一存在的,没有通过相互的影响和衔接使效能增加。教育的效果层次不高。

第三,观察力,反应力有待提高。在教育教学中,观察的广度和细腻程度不高,反应的快速和准确性不足。发散性学习风格的人对付实际情境的方法是观察而不是付诸行动。这个特点体现在我身上的弊端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不能准确而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错过良好的教育教学时机。

第四,教育教学中表达水平需要提高。我的文字表达不够细腻和准确。口头表达显得平乏,不够精彩。

第五,教育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和灵活,实际操作水平较低,组织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环节的实施上不够细腻,囫囵吞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六,意志力和坚持性还不够,更需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

人们似乎有一种成为真正自己的强烈愿望。愿我和我的朋友们都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相互的协助成为真正的自己,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