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补课的再思考——小学生压力透视


一、       调查目的:

了解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小学生假期补课带来的沉重的压力和无奈,并分析原因,为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做准备,以希望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       调查时间:20053

三、       调查对象:逸仙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

四、       调查方法:

1、采用谈话法:亲自了解那些在外补课的同学的烦恼以及家长的意见。

2、采用问卷法:并统计所有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

3、网上搜索,查阅资料。

五、调查结果:

    1、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利用假期补课,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允许集中补课,办“兴趣班”、“培尖班”、“补差班”总可以吧!有的甚至连“班”字都不要了,“夏令营”、“实践小组”。过去有“超生游击队”,现在的“补课游击队”也毫不逊色。而且,对付举报和投诉的办法更是千变万化。什么“传授知识,并非违法”,“家长愿送,学校愿收,两厢情愿”,“法不责众,补课的又不是我一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学生的言论基本相同:学生们大多数不愿意补课,他们渴望还一个真正的双休日和寒暑假,好放飞一下心情,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

现摘录学生的说法如下:

*“我上完语数外的提高班,还要上信息和小提琴班,都烦死了!”

* “我不仅平时要上补习班,到了节假日家长也不放过我,好惨啦!”

3、家长却是看法不一:

*“教学内容有时间规定,干吗要延长?还要收那么多钱,这不是瞎折腾么?”

* “孩子还小,路上的安全谁能保证?”

* “人家都补了,而我们家却不补,过一段时间就会与别人差很多。到那时,上后悔得不行喽!”

* “我们家孩子学习好,不用上什么补习班。但还是上了个提优班。”

六、       原因分析:

1、来自于家长:

    教育在升温,全民重视教育,这是现代社会的大趋势。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如果孩子不能成材,那么整个家庭就失去了希望。让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大学不,使每一个家长的梦想,分数则是进入重点的通行证。升学对学生来说是成绩的较量,对家长来说则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因为往往差一分就是几万元的代价。与其为孩子花几万块钱“入门费”,还不如把这笔钱提前用于补课、请家教。这样既可以为孩子打牢基础,又可以为升学冲刺做好准备。从众心理,是家长热衷补课的另一重要原因。人家的孩子在补课,自家的孩子无人补,自然心里虚的慌,生怕自己孩子的分数得下来。毕竟,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家长的命根。

2、来自于学校:

“升学率是学校的命脉”。这是许多中学领导老师的共同看法。其实,整个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升学率甚至成了唯一的标准。喊了多年,叫破了嗓子的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前溃不成军。我个人认为,补课这东西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考完了也就没多大用处了。这种投入同花大价钱买来的却是一次性使用易耗品一样,根本就不划算。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应该是终生有效的耐用品。分数不是万能的,可是,话虽这样说,要想敲开重点学校的门,没有好的分数是万万不行的。分数,决定优胜劣汰,这就是教育界的规矩。分数,学校的命根子。

3、来自于自身:

整个社会大趋势如此,我们又能怎样呢?学呗!不学,难以面对老师、家长、自己。分数是我们的命根子,是进入重点中学的金钥匙。有些同学一到考试便头痛,怕考试考不好,烦;临近毕业,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中学,烦;一到双休日,作业本和补习班接踵而来,令我眼花缭乱,措手不及,烦。

4、来自教育主管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既不能对假期补课学生生活负责,又不能对考试制度说三道四;既要接受同级政府的教育评价,又要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评价,而评价的标准表面上不唯分数论,实质上是唯分数论。可以说,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执行者,进而成为变本加厉的推行者。对于假期补课,他们能再说什么?只能睁有一眼闭一只眼而已。

七、       讨论:

由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如今的教育界已经到了分数统治天下的世界了,而其所谓的“三好学生”和其他奖项已成了在分数这个“狮子”脚下的“蚂蚁”,“帝王”脚下的“平民”。不过,说起来,如果你没有分数这个能爬向胜利之巅的阶梯的话,只能用一叠叠钞票来踮脚了。而那些本身不富裕的家庭,只好让孩子去上补习班。所以,补习班这个军团之所以如此庞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我们急需的就是有序、有效、客观、公正的考试制度的改革。否则的话,补课的旗鼓将永远打响。

 

简评:这是一个善于思考,有独特见解的孩子。关于假日补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一个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中某一个问题展开思考,并运用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分析。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像小作者那样,关心自己的生活,像生活质疑,像现象质疑……成为一个“明白人”。

(指导教师: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