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学中动;动中学


 为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改革更需要老师改变观念,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全面地动起来。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形式多种多样。我在教授4A  Unit 7 It’s late 的B, C, D部分时,充分挖掘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动;动中学。我所理解的“动”为“三动”,即为:“动脑、动手、动口”。
本节课的中心在于学习数字和时间,它们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希望学生自己在“三动”中循序渐进的掌握它们。
课的开始我就播放了一段有许多闹钟图案的卡通英语歌曲,一下就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的营造了氛围。接下来在数字的授读时,学生们看着电脑屏幕上的number table 然后让学生们接龙似的一个接着另一个读数字。 我引导学生观察number table 通过比较找到以下规律:“ thirteen” to “nineteen” 都是以“—teen”结尾;“twenty” to “ninety”都是以”—ty”结尾的;还有一个特殊的“four—fourteen—forty”. 学生们动了小脑筋,通过自我的思考得出的结论,不但记得快而且还很牢。此外,1、接龙读汽车牌、2、交换telephone number等形式,都锻炼了大家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熟练
 
性。比如交换电话号码:学生甲和学生乙各自在白纸上写上各自的电话号码,然后exchange,我请甲读乙的电话号码,再请乙判断甲读得是否准确。以次来检测甲朗读的准确性和乙对数字的理解力和敏感度。这样学生不仅动了手、动了口还动了脑。
在关于“时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活动的设计更是从“三动”出发,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我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时间,我们运用这个很有用的句型“What’s the time,please?”去询问别人时间(此句,通过电脑多媒体课件展示)怎么回答呢?学生经过预习后举手告诉大家运用“ It’s …”句型回答,这其中会涉及到具体的时间,几时几分,仅仅是口头上的泛泛而谈“7:40、1:05、12:30……”非常的空洞。于是我课前让每个学生做了一个指针可移动的小闹钟。在我出示一个时间卡片后,请S1回答并到讲台上用老师的大钟来演示,其余的同学在座位上动手拨弄自己的小钟。同时请S1举起钟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如发现有错可以立刻更改。两个时间卡片训练后,换S2上讲台,其余每个同学在自己的钟上操练,然后同座位互相检查对错与否。反复训练3至4组。(此处让学生充分的利用好自己的小钟)再次我请全班中任意一位同学随意地说一个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拨弄好这个时间,然后我们同时举起闹钟展示给学生看,我说:“Right?  Have a check!” Ss对照自己钟上拨弄的时间然后说:” Yes!”
 
 
(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作出正确反应,也许有个别同学会出错)
接下来。我以介绍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为例:“I get up at 6:00.  I have breakfast at 6:45.  I go to school at 7:05……” 然后我用“What time do you…?”句型问3个学生,他们多用“I…at…”作出了回答。然后我让学生4人为单位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同学都成了小小调查员,询问别的同学作息时间并认真做好记录。通过彼此之间英语的问和答,巩固了学生对该句型的掌握,并在调查讨论后,评比出该小组中时间安排最科学合理的同学然后提出表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适当的练习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再次我让学生取出workbook做了些时间和数字的练习,通过在实物投影仪上的核对,我发现同学们的正确率很高。
结束练习后,我让学生们全体起立,我和他们一起带着动作演唱了歌曲:go to school,同学们载歌载舞,一个个兴致勃勃。有的同学现学现用,当场把关于“go to school”的歌词换成了“go to bed”或是“go  home”。演唱时甚至跑了调,但是充满了童趣,非常地自然。整个课堂沉浸在快乐的气氛之中。
最后,我有始有终,精心的点题。我问:“xxx, What’s the time now?”学生看看手表告诉我当时的准确时间,然后我说:”Oh, I think
 
 
 it’s time to take a break. OK! Class is over!”
本堂课,我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三动”: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学中动,动中学,扎扎实实的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案例评析]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逐步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能力。
      本课始终围绕了让学生能够动起来的目的,在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数字接龙;认读车牌;互换电话号码;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来核对时间;争当小小调查员,学生四人一小组互相采访,调查谁的作息时间最合理科学;最后同学们边唱边跳英文歌曲“go to  school”,同学们甚至开动脑筋想到改编歌词,妙趣横生。
       通过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设计,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在座位上听老师上课做笔记,而是快快乐乐地有学有玩、有唱有跳,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拨时间,加深了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无限乐趣。看来,教学方式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下一篇:日月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