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小学小班课题专项总结小班化实验中的师资建设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市民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慧民强市"的目标,我们作为南京市首批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深知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是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在实验中坚持一个理念,强化两个观点,尝试三种岗培,着力四项考核,使我们的教师尽快地适应小班化教育的需要。
一  坚持一个理念:师资是关键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了一半,对于小班实验也是如此,因此,在接受任务之初,我校就在教师中开展了广泛的宣传的动员,让老师了解小班实验的意义、过程和要求,从自身能力出发,考虑是否适应小班的工作。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同时征求了许多一线老师的意见,制定出了《逸仙小学小班实验竞聘章程》,课程对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经历都做出了要求,规定参加实验的教师必需先进行自荐,写出局面申请,然后参加综合素质的考核,最后通过考核的教师还要与学校签订实验协议,承担实验任务。考核分为书面考核与综合测评两部分。书面考核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指导思想,以及对小班实验心理上和理论上的认知度。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基本功,比如我们就出了一个这样的题目:你是如何理解    ,都是的回答有很多种,我们就看能不能反映出他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综合测评是校领导班子根据这个老师的师德,考虑以往的工作业绩、专长特长,确定这位教师适合的岗位。经过这样重重的双向选择,最终,我们得到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十分合理的小班实验的教师队伍,上前我校处在小班实验第一线的教师中,三十五岁以下占87%,大专以上学历占90%,其中本科目学历四名。也许大家认为这个比例还不算突出,但在我信这样一个有着百年历史,光教龄达30年的就有  名的学校为了组建这样一支队伍,是煞费苦心,克服了巨大困难的,但付出一定有收获,正因为有了一支优秀的队伍,我校的小班实验才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头,开始了势头喜人良性发展,成为逸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学校工作的排头兵、示范点。
    为了管理好这支队伍,为了发挥它的最大效能,我们在四年实验过程中,一直贯穿两个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位教师。

二  强化两个观念:关爱和发展
    前一个观念,是我们对参与实验的老师提出的要求。博爱是我们的校训,也是我们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对于小班教师,要求更高,更加强调。
    可以说,小班最直接的形式或者说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数的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家长的直接希望就是想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应该体现在课堂提问范围上、体现在日常相处的谈心交流中、体现在活动练习的单独指导上、体现在作业批改的当面反馈上,这些在大班中达不到高指标的项目,因为有了小班人数的优势,达成率得以大大提高,但这些只是表现形式,而且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深刻理解爱的含义,将爱学生的观念深深植入心中,才能真正做到上面的项目。
    我们的要求是,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每一个接班的老师,都要仔细阅读学生资料,了解每个学生的自然民政部和特长,然后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我们将教师的办公桌搬入教室,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生活,成为他们的朋友。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各方面变化归纳整理。概括地说,就是将学生视为一个发展的人。
    其次要平等对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老师要针对不同学情制定计划,布置班级环境、开展特色活动、班级事务都和学生商量。在逸小的校园中,每天早晨,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操;每天傍晚,老师和同学一块游戏;一起劳动、一起学习,处处是合谐快乐的身影。概括地说,就是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人。
    最后要尊重学生。在逸小看不到老师高高在上地训斥学生老师会坐下来,与孩子膝对膝、手拉手的聊天;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加入小组参与讨论。在逸小,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和他们的空间是等距的。这个层面上,我们把孩子社视为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人。
    这就是我们对爱学生具体的、人性化的解释,我们的老师正是理解了这种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才能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所以我们的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
    第二个观念是针对领导班子的。学校要帮助每一位教师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成才,这样学校才能有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种。

三  尝试三项岗培:知识储备、开阔视野、规范行为。
    其一是储备知识,转变观念。我们不光在实验之初给老师开设讲座,进行学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为教师购置大量相关书籍,请来专业人士座谈交流,开设信息技术讲座,努力为都是提供一个持续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保证他们跟上新的教育形势,领会最新的实验精神和研究动态。有了丰富的底蕴,才能有智慧的火花,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新观念,新想法。
    其二是开阔视野,思想碰撞。我校是每一批进入小班实验的,当时老师的周围并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范例,为了让老师能够多看多学,我们组织老师到上海、杭州学习参观;在南京市,我们先后考察了鼓楼区白云园小学、栖霞区太阳城小学、秦淮区凤游寺小学、白下区火瓦巷小学、建邺区秼陵路小学等十多家学校。老师走出了自己平时的小圈子,见识了许多的事物和前沿观念,从环境布置到一桌一凳,从教学新方法思路到一句与众不同的表扬,一股股新风扑面而来,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打开了我们的思路。
    校内,我们教室的门永远是打开的,互相听课、共同研究,我们采取一种开放式的研讨模式,加强同年级、同学科教研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月,我们都是都有学习心得和工作点滴,其中的得与失,也成了共享的资料,大家共同探讨,寻找最佳方案。一个人摸索,不如十个人思考,一个人失败,也许换来其他人的成功,正是有了这样的良好氛围,小班实验才能步步深入,不断发展。
    其三是切中实际,规范行为。小班实验是新生事物,老师都想有一些更为实际的引导,因此,我们在多方考察后结合我校特点,制定了《逸仙小学小班教师考核条例》明确了小班教师的职责与奖惩,其中包括工作量的规定、量化指标等等,下面重点谈一谈四个方面的考核。

四 着力四项考核:环境布置、习惯养成、双基到位、特色活动
    一是环境布置。环境是一个外显形式,直观的表现出小班与以往的教学形式的区别,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效果的提高、心理发展和个性一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对我校的小班的环境布置有十分细致严格的要求。比如说座位,坚决要求改变秧田式,而且为了学生的健康与形式的活泼,课桌椅摆放形式要一月一变,为此我们还为小班定制了可以拼合、色彩鲜艳、样式独特的桌椅。除了桌椅以外,教室还必需设有:图书角、生物角、活动获特色专栏,一、二年级还配备了一人一橱,学生可以不带书包回家。物色专栏是每个班级的亮点,老师们开动脑筋,充分利用空间和墙面,布置出一个个富有童趣的专栏,有成长窗、时事角、表扬栏、明星榜……里面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图画、手工、智力题、结合课文下载的资料,甚至还有好朋友的知心话,自己的小诗、新年的打算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过去教室里冰冷的白墙,成了学生的大舞台,也成了老师教学和好帮手。我们老师上课时,已不再固定一个方向,而是将教室立体的空间全利用了起来,延伸了课堂的价值。
    二是习惯养成。习惯伴人一生,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因为小班强调了学生个性发展、自由发展,就忽视习惯,放弃共性,相反,我们认为良好的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自主发展。所以,我们加强了小班的常规考核:早操、路队、卫生、保洁一样不少,不过我们在时而加了了一些人文化的特色的因素,如做操师生同做,路队班主任送至门口一定要师生再见等等,我们每日公示,每月还对班主任综合考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双基到位。小学是基础教育,所学知识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地基打不好,楼是盖不高的,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我们给小班配优秀老师,加强随堂听课,定期检查教学常规,并不定时地对学生检测与过关,力求让学生反知识学好学牢。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开设了写字课、口语课、综合实践课、兴趣课,渗透信息教育,从多方面整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是特色活动。小班就是要强调特色,强调全性,我们鼓励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班级筶开展丰富活动。学校保证资金,教师保证效果。每年除了正常的春秋游外,小班还有两次外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只要由班级申请,报学校审批就可以成行。比如摘草莓、参观军营、爬山、学农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传统活动。在校内,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也常常开展令人惊喜的活动:学做蛋糕、学包饺子、学做冷菜,请韩国家长来教做寿司、拨河、放风筝、讲故事比赛……每月一次的活动,让学生特别高兴,特别依恋学校,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能力,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会了适应社会。
    有了这四项考核,都是工作就有了依据和大纲,这只是一个基础的保障, 我们希望老师能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也希望能从有规向无规发展。

    以上就是我校在小班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总的说来就是先建立一支基层队伍,在实验过程中贯彻两个观念,用三种培训方式作为支撑,而四项考核则是作为保障。我们认为,小班实验应该是学生老师、学校三方得益,共同发展。师资建设也应该是主观、客观双重努力的结果,学生既要做好客观条件的保障,更应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小班实验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