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刘佩忠先生


      在我们青少年读书时期,曾有幸遇到过许多好老师,使我们终身受益,铭心难忘。南京市逸仙桥小学刘佩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刘老师是1935年秋接手担任我们班级任(班主任)的。此前原是另一位老师,因师生关系不好,同学们都盼望能换一位老师。5年级上期开学了,季禹九校长果然领着一位新老师来了,大家都高兴得拍巴掌。刘师约30岁刚出头,高高的个子,略带无锡口音,微露笑容,一身西装,温文尔雅,颇有儒生风度。那天的见面会上他说了些什么现已记不清了,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很好。
    如今使我们感悟最深的是,他对我们的品德教育非常用心。但又不是动不动就批评。他对同学们一些无关大节小调皮的事不大管,我们在他面前也不感到拘束。平日除了随时随地的教育工作之外,每星期有一堂周会,专门用来小结一周的学习,主要是用来进行思想教育的。他的教育方法是多表扬,多鼓励,进行批评的时候也都是指出缺点错误,讲明道理,态度和蔼,少有疾言厉色,更从来没有如前任老师那样侮辱,讥笑学生的事。不过我们记得,刘师也曾有过勃然动怒的时候,那是在我们5年级下期最后的一天发生的事,那天的告别会上,刘师一进教室门便满脸怒容,只说了几句话便厉声道:“X X X,站出来!”接着便对他说:“你自己对同学们讲讲,你今天干了什么好事!”这位同学平日里比较顽皮,这天一早来到学校,就在厕所用以洗手脸盆撒了一泡尿,恰好被老师撞见了,刘师气得拿起一条木尺,在他掌心重重打了一板子。在那个年代,小学里老师进行体罚的事还是有些的,刘老师这是第一次,也是带我们两年里仅有的一次。
    对于班里的日常管理他比较放手,多是依靠班上的:“儿童生活团”自己管理自己,在刘师的带领下,全班非常团结,蒸蒸日上,成为红旗竞赛中得奖最多的优秀班级。
    刘老师还担任我们班两门功课-算术、自然,把我们的学业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后来上大学和专科的同学多数人选学了理工科,是与此分不开的。他教的算术课有个特点,很重视培养我们的心算能力。他在每堂课最后都要留下几分钟时间训练我们心算,方法是:他报出两个数,相加、相减,或相乘、相除,不用笔,让我们比比谁算得快。到我们毕业时,百位数的加减乘除大部分人都能在几秒钟之内算得出来。这个基本功使我们受用一生。
    1937年秋我们毕业了,抗日战争也爆发了,同学们势将劳燕分飞,经刘师提议,我们编印了一本精美的纪念册,作为永久的纪念和日后彼此联系的纽带。这本纪念册里除有部分老师和每位同学的个人照片之外,还有每个同学的小传和通讯地址。这本纪念册历经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这两次大灾难,如今留存在世的已很少,回赠母校的那一本很可能成为孤本了。
    抗日战争时期,刘师和一部分同学分别逃难到了重庆和西南各省。40年代初,我们在重庆的几位同学趁一个假期相约去看望了老师一次。师生后来的聚会也只有3次,其中一次是1986年数人相会于南京,并一同回访了母校。刘师时已90高龄。
    从抗日战争开始刘师即定居重庆市南岸,此后迁返无锡故乡,1995年在渝城辞世。
    我们与刘师始终保持了联系,长达60年。
许老师:
    遵嘱写了这么一篇回忆短文。关于季校长,我们那时同他的接触很少;我们年纪又小,不懂得关怀师长,因此连感性的认识也很少。
    接到来信之后,曾已先复一函,不知收到否?因来信地址有一点不太清楚,怕信遗失,故寄到学校了。
    请代我向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问好。顺祝康乐。

胡东初
06年3月4日
通讯地址:南宁市汇春路北一里3号
邮政编码:530022

上一篇:逸小杂记
下一篇: 历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