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逸仙小学博爱文化建设汇报
我校是以伟人孙中山的号命名的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以博爱教育为主题,设计学校的各项工作,思考学校的提升和发展。在博爱这个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确定了师生的发展目标:“博爱厚德,博学明智”;也确定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优质小班,博爱名校”。
博爱,就是“普遍地爱世界所有的人”。孙中山先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民权主义思想,“博爱”两字正点出了他博大的胸怀和“实现人类大同”的崇高理想。自由、平等应该是“舶来品”,“博爱”却有深厚的本土土壤。早在孔子,就有“泛爱众”之一说;稍后,墨子又有“兼爱”之说;到了汉代,董仲舒更明确提出了“仁者所以爱人类”的口号。
逸仙小学的博爱文化,一方面是参与建设并多元融入博爱的社会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建设、践行博爱的学校文化,体现儿童性。它的基本内涵是:传承与践行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让学校时时、处处、人人都融入博爱的思想光芒之中,体验博爱情感,理解博爱内容,形成博爱能力,优化博爱品质,充分彰显博爱文化的教育魅力。
博爱文化的教育主张是:播种博爱。在每位教师的心灵之中播下博爱的种子,在每位学生的心灵之中播下博爱的种子!由这样的理念出发,我们精心安排,把博爱教育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真正让学校的博爱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教师成长的沃土,学校发展的沃土,使学校逐步迈向优质名校的行列。为此,学校思考、设计、安排了博爱文化的各种表达途径和表现方式,让博爱在逸仙小学的土地上生根开花。
一、 用博爱文化熏陶队伍
文化的主体是人,落实博爱文化的理念首先是教师。只有教师具有博爱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得博爱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落实。几年来,学校始终高举博爱的大旗,积极引导,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并着力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 打造有激情的队伍。学校始终以伟人孙中山的精神鼓励教师勤奋工作,引导教师奋发努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引导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学校尊重每一位教师,创造让教师成功的机会,让教师从自己的职业工作中去寻找快乐。为此,我校每年都开展“我身边的榜样”教师互夸活动,开展“美丽女教师”的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的积极面。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博爱的理念渐渐浸入教师的内心,敬业爱生的教师不断涌现。
2、 打造有思想的队伍。教育是个体性很强的职业,一个没有自己鲜明思想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可以通过引导进行塑造的。学校通过开展教师的读书活动,提升认识。每年假期由教科室精心选一本书,让大家读,如《孙中山传奇》、《名师课堂经典解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等。开展教师沙龙活动,经常交流教育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在网上开辟教师博客阵地,加大教师之间的交流力度,营造浓郁的交流氛围。设立“博爱讲坛”,为骨干教师提供校内专题讲座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
3、 打造有智慧的队伍。教师有了对教育的热情,有了对教育的思考,还要有开展工作的方法。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博爱杯”赛课。赛课的形式不仅是赛课堂教学这一个环节,同时还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基本功、个人特长等竞赛一同进行,分项打分,综合评比。安排师徒结对,在校内拜师学艺,营造浓郁的成长氛围,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明显。同时,经常外请一些专家来校指导,促进队伍的整体成长。
4、 打造有魅力的队伍。魅力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表现,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展示。对学生全面关心,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和课堂有一种归属感的教师,是有魅力的;课堂教学神采飞扬,让学生感到课堂是快乐的、短暂的教师,是有魅力的;一手好字的教师,出口成章的教师,热情奔放的教师,含蓄深沉的教师……他们都是有魅力的。学校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在制度的规范之外,对教师的要求是包容的,开放的,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张扬自己的优势,努力让大家成为学生喜爱的有魅力的教师。
二、 用博爱文化滋养学生
博爱的理念如果最终不能落实在学生的身上,那么,它只能是空洞的。博爱文化最有说服力的展示窗口应该是学生。学生具有了博爱的意识,具有了博爱的行为,才能说博爱教育是有成效的。
1、 关注全体。博爱的教育应该是面对每一个的。学校开展了“博爱岗”的活动,给每个学生一个为班级服务的岗位,如班级清洁小卫士、电脑掌门人等等,“人人有岗位,个个是主人”,让学生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进行体验,进行自我教育。学校每周进行小结,每月进行“博爱之星”的评选,使得博爱的理念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每月的月末,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人人参与。问卷调查显示,这项活动是我校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合作,身心得到了和谐发展。
2、 激发善心。博爱教育从哪里入手?在反复的思考之后,学校开展了亲情教育活动。每月开展一次亲情教育活动,如与父母一起买菜、为辛苦工作一天的父母捶捶背、听一个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做一张亲情问卷、拥抱妈妈一分钟等。这些活动沟通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让孩子去主动地关心家长,体验家长的辛苦。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懂事了,听话了,家庭关系也和谐了,家长反馈很好。
在学校组织春游、秋游、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大手拉小手的活动。六年级学生带着一年级的孩子一起活动,让亲情也能够在校园弥漫。这样的活动方式,加强了孩子间的沟通交流,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让六年级的学生感受到了家长、老师的艰辛,对长辈的用心理解得更多,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感。
3、 提供舞台。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次博爱节的活动。如“博爱读书节”,每周都安排了相关的活动,有专题的读书板报,有专题的读书中队活动,有年级组规定的必读书目,有班级的读书竞赛,有到南京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最后用演讲、讲故事等方式总结表彰,把活动推向高潮。
“博爱艺术节”。学校也是每周都安排活动,提供学生学习和展示的舞台。如学生的摄影比赛、小歌手大赛、古诗配画比赛和硬笔书法比赛、英语单词竞赛、电脑小报比赛、班级大合唱比赛、班牌制作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而且参与的过程很快乐。
三、 用博爱文化提升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当然是落实博爱教育理念的主阵地。如何提升自己的课堂,真正在学校的主阵地落实博爱理念,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最主要的问题。
1、 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我们要求的课堂是“人人有机会,个个受尊重”,要求每节课必须是百分之百的参与率,每个孩子的状态都要调整到课堂的状态之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得到充分激发,良好的习惯得到培养。
2、 使课程具有丰富的内容。我校有传统的校本课程《孙中山故事》。我们还在不断丰富这个校本资源,如搜集孙中山的电影、录像、书籍等,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他的事迹,了解他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得到伟人精神的熏陶。
上学期,我校参与了科学认读的课题项目。刚刚进入,我们就在积极思考,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的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思考中,大家形成了一个设想,编写一本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内容的识字读本,让刚入学的学生在了解学校博爱理念的同时识字2000个左右。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地进行之中。
再如,学校还开展了排球校本课程的实践,体育组自己编排了系列的教程,利用每周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安排这个课程;以古诗文背诵为载体的经典阅读课程,开展了“古诗考级”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古诗背诵打下经典文化的功底;“做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目前,正在参与东大总课题组“做中学”教材的开发。
3、 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喜爱。如何最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快乐的人生体验。大家经过反复的讨论,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向名师学习。虽然我校处在市中心,但是我们也不能经常面对面地接触名师。于是我们利用网络丰富的名师资源,每学期跟踪一名名师,大量地搜集和筛选他们的课堂录像、文章、讲座等,把这些资源用于学校的校本研修,让老师们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走出了“研读名师”的校本培训之路。在研究中,名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技艺、纯熟的交流技巧,以及强烈真挚的对学生的情感,都让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特别是年轻教师,明显感受到带来的一种课堂教学的变化。
文化的力量应该是坚韧的,持久的,它是滴水穿石型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校博爱文化落实中,我们不把它浮在墙上,写在纸上,而是坚定地、持之以恒地、深入地做下去,让博爱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让它刻进教师、学生的心中。我们学校的校舍难以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学校的面积也不可能进一步的扩大,但是,有形的能够限制,无形的是无限广大的,我们要把博爱做成无形的无限的资源。我们还要作不懈的努力,真正让博爱的文化在逸仙小学枝繁叶茂,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让她在学校内涵的发展上走得更深、更远!
2009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