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逸仙小学
一、 指导思想
我校作为一所以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号命名的百年老校,地处繁华的中山东路和文化气息浓郁的民国文化街,具有很强的办学优势。学校将继续以博爱教育为学校的理念,积极打造博爱文化,以新课程的思想为指导,以小班化的研究为突破口,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博爱厚德,博学明智”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积极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和谐学校,使我校能够成为地区内有影响,办学上有特色,质量上不断提升的学校。
二、 主要原则
1、以师生为本的原则。学校文化中的建设者和继承者是教师和学生,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重视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学校文化的建设将始终本着以师生发展的根本目的,精心安排设计,求得本质的提升。
2、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学校将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素质提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教育,让学校的文化建设来自于学生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和发展。
3、整体性原则:我校把博爱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学校将从整体着眼,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博爱教育的思想,让学校文化建设能够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
4、特色性原则:以博爱教育为学校的主题,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融合传统与创新,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5、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三、 主要内容
1、 深入挖掘博爱教育的内涵,搭建博爱教育框架。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的博爱教育赋予更多更加贴近实际的内涵。我们将努力打造博爱的环境文化,博爱的资源文化,博爱的课程文化,博爱的教师文化,博爱的教学文化,博爱的德育文化,博爱的科研文化,以文化的打造培育学校精神,把博爱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让所有的师生都愉快地接受博爱教育的熏陶。通过读书、座谈、会议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博爱教育理念,增强实施博爱教育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2、 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博爱文化的引导和渗透需要制度的保障,没有底线的要求就不能实现学校的理念。我校将认真落实学校非规章制度,并积极地思考一些引领性的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还将继续发挥榜样作用,让教师的心思都能够集中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之中。用博爱的思想作为我校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激发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爱心,以求得教师队伍更大的提高。
推进青年教师的培养进程,把师德建设和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博爱的思想熏陶他们,并继续为他们的提高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在工作中给他们压担子,鼓励他们在学校、在区里承担任务,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继续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和师徒结对的工作,并为他们拍摄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帮助解剖分析,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3、 开展小班化的课堂教学研究。用博爱理念去打造课堂,让学校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在学校文化引领中的作用,“人人有机会,个个受尊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阵地,让学生在博爱的课堂中能够幸福成长。
博爱的课堂上,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孩子,充分张扬每个孩子的个性,注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使孩子们能获得全面的积极的发展。小班人数少,因此,绝对不能出现空白点,要把教师的爱施洒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特别是一些有缺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视质量为立校之本,明确学校只有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起始年级抓起,环环紧扣,层层落实,把科学的检测作为促进质量提升的手段。发挥团队作用,凝聚大家的智慧,全面提高质量,以科学的方法、实干的精神、合理的负担赢得教学的高质量。
在提高质量的措施上,我们将深化“研读名师”的活动,学习名师的教学艺术,领会名师的教学方法,结合小班化教学理念的落实,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文化内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渗透到我们的小班化课堂教学之中。
4、开展德育活动。继续精心设计思考以博爱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以“博爱岗”为形式的岗位体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人人有岗位,个个是主人”,以多种形式的参与激发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精心策划学校的“博爱节”的活动。着力组织好每次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推动学校读书氛围的形成。继续把图书配到班级,让图书与学生零距离,并开展各种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喜爱,成为孩子的习惯,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爱读书、个个在读书的环境。
每年的以艺术为主题的博爱节活动,也以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成果,展示学校的成果,开设学生发挥自我、发展自我的活动平台,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让博爱的文化氛围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得到延伸和发展。
5、深化学校校本课程的推进。
《孙中山故事》的校本课程发展。利用每月一次的晨会,以孙中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故事为内容,让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伟大事迹,了解学校的博爱精神,使我校的学生能够通过校本课程熟悉伟人孙中山。
“做中学”课程。我校从06年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效果非常明显。参加研究的徐燕老师在长三角小班化活动中上展示课,并在西安的全国科学教育年会上展示课,多次接受邀请为南京市的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开讲座。目前,正在参与教材开发。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求得更加明显的效果,让学生的科研探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在小学阶段培养起来。
排球校本课程。我校于06年成立了专业的排球队,成立时间仅两年,就在全市的排球比赛中获得冠军。每天早晨校园里的排球训练也引起了全校学生的极大兴趣。在许多学生都想了解排球,都想触摸排球,参与排球的运动的情况下,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排球的相关知识,具有基本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看得懂排球的比赛,让部分学生产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的目标,。
经典阅读与背诵课程。以经典古诗背诵为主要内容,学校已经规划布置,精选了古诗,分年级编排,统一以周五晨会的时间,组织学生背古诗。继续利用古诗考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古诗的背诵,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6、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思考,优化校园的设置,把校园打造成物化的博爱空间,让学生时时接受博爱文化的熏陶。
更新学校网站,升级各项配置。让校园网的功能更强,实效性更好,承载量更大,为博爱教育的理念实施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学校的优势更好地得到彰显,更好地来实现博爱教育,宣传博爱教育。
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精心规划、安排。我校将以博爱为文化建设的主题,让博爱的教育思想能够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成为学校进一步提高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品位的保证,以实现我校“优质小班,博爱名校”的理想。
2008年12月20日